• 2017年第33卷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含钛三元复合催化剂经熔融缩聚催化乳酸合成高分子量聚乳酸

      2017, 33(12):1-7.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7.12.001

      摘要 (7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构建了一种由四异丙氧基钛(TPT)、对甲基苯磺酸(TSA)和2,2-二羟甲基丙酸(DMPA)组成的三元复合催化体系。利用DMPA结构中双羟基和羧基与TPT有效作用,调节钛的催化活性。TPT/TSA/DMPA构成的复合催化体系在乳酸聚合过程中,TSA瞬时占据中心钛原子空轨道,有效防止了副反应发生。TPT/TSA/DMPA在最优摩尔比情况下,乳酸经熔融聚合可得数均相对分子质量10万、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在20万以上的聚乳酸。通过核磁氢谱、碳谱、质谱等方法分析了三元复合催化体系可能存在的络合结构和催化乳酸聚合的反应中间阶段。此三元复合催化体系方便易得,其合成操作简单,催化乳酸聚合所得聚乳酸相对分子质量较高,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 一种基于Diels-Alder可逆共价键自修复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

      2017, 33(12):8-16.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7.12.002

      摘要 (7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环氧氯丙烷和糠醇为原料,合成中间体糠基缩水甘油醚(FGE)。再以聚醚胺D2000与FGE反应,生成端呋喃基树脂FGE-D2000。最后加入交联剂4, 4’-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DM),利用酰亚胺环和呋喃环发生Diels-Alder (DA)反应,得到交联聚合物FGE-D2000-BDM。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光学显微镜、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测试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GE-D2000-BDM在50~150 ℃内为热稳定的可逆自修复系统,凝胶含量为87.49%,Tg为-54.50 ℃,r-DA反应的起始温度为69.59 ℃,最佳DA反应温度为70 ℃,80 ℃修复12 h后自修复效率达到71.04%。

    • 半连续乳液聚合制备纳米乳胶粒及其表征

      2017, 33(12):17-21.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7.12.003

      摘要 (59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不同比例的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进行饥饿滴加半连续乳液聚合制备纳米乳胶粒。考察了St和MMA单体比例对聚合动力学、乳胶粒粒径和粒子数目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单体滴加速度和成核数目的关系,并对其成核过程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随着共聚单体中MMA用量增加,单体转化率从70%增加到 90%;聚合物共聚组成偏离了滴加单体比例。MMA亲水性有助于获得体均粒径27.3 nm乳胶粒子,单位体积粒子数目(Np) 可达8.5×1015 mL-1(固含量12%)。单体滴加速率(Ra)的对数与聚合反应过程中Np的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lgNp∝lgRa。通过以上分析认为,饥饿单体滴加半连续乳液聚合可以制备纳米乳胶粒。

    • 硬段结构对3,3-双(叠氮甲基)环氧丁烷-四氢呋喃共聚醚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2017, 33(12):22-25.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7.12.004

      摘要 (54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3,3-双(叠氮甲基)环氧丁烷-四氢呋喃共聚醚(PBT)为软段,不同异氰酸酯和扩链剂为硬段,以一步法合成了不同硬段结构的聚氨酯弹性体。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表明刚性扩链剂(SR)制备的弹性体衍射峰强度比柔性扩链剂(DEG)制备的弹性体强,表明其硬段排列较规整。进一步采用常温拉伸、高温蠕变和低温动态力学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不同温度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SR扩链后弹性体拉伸强度达到5.36 MPa,较DEG扩链弹性体的2.29 MPa有很大提高,初始分解温度前者(208 ℃)也高于后者(198 ℃),高温蠕变量也从90.1%降到39.7%;与扩链剂相比,异氰酸酯结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小,由包含对称结构的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固化的弹性体拉伸强度(5.36 MPa)比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固化的弹性体(3.16 MPa)高,低温和高温性能相差不大。

    • RAFT法制备负载型CBS催化剂及其在苯乙酮不对称还原中的应用

      2017, 33(12):26-30.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7.12.005

      摘要 (5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苯乙烯(St)与自制的功能性苯乙烯(FSt)为单体,双硫代苯甲酸枯基酯(CDB)为链转移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法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可控、窄分布的负载型CBS催化剂,并应用于苯乙酮的不对称还原中。利用红外光谱、高温凝胶色谱进行了表征。研究了FSt含量对催化剂前驱体相对分子质量(Mn)及其分布(PDI)的影响,以及RAFT法与传统自由基聚合法制备的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差异,并考察了CBS催化单元与二硫酯活性端基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随着FSt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的Mn降低,其PDI先变大后保持在1.25左右;二硫酯活性端基不影响催化剂的活性;随着催化剂中FSt含量的增加,苯乙醇的对映体过量值(ee值)先迅速增大后维持在94%,产率达97.2%。

    • 木质素/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2017, 33(12):31-35.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7.12.006

      摘要 (67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熔融共混和注塑成型制备了木质素/聚乳酸复合材料,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维卡软化点温度测定、扫描电镜、吸水率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木质素含量对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结晶度随着木质素含量的提高先减小后增大。随着木质素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降低,冲击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弹性模量则不断增大。当木质素含量为5%~10%时,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相对较好。少量木质素的加入有助于提高木质素/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维卡软化温度。随木质素含量的提高,复合材料的初始接触角增大,即亲水性下降。但浸泡后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却随木质素含量提高呈现上升的趋势,即吸水性能提高。

    • PPG/TDI聚氨酯阻尼结构的抑振性能

      2017, 33(12):36-41.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7.12.007

      摘要 (57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二正丁胺封端反应控制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设计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醚二元醇(PPG)/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氨酯嵌段共聚物。设计了聚氨酯/钢板阻尼结构模态分析的测试系统,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数据采集重复性和模态分析的准确性。当PPG/TDI聚氨酯相对分子质量在4000~40000范围内时,随着聚氨酯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钢板阻尼结构阻尼比增加,聚氨酯材料的阻尼性能也逐渐提高。当聚氨酯相对分子质量相近时,软段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系统的阻尼特性越好;加入云母填料和小分子受阻酚填料均能使阻尼材料阻尼性能增加;升高测试系统的温度,不利于提高结构的阻尼性能。

    • 尼龙66/聚酚氧树脂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2017, 33(12):42-47.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7.12.008

      摘要 (7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尼龙66与聚酚氧树脂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展开研究。将尼龙66与聚酚氧树脂以不同配比进行熔融共混,使用动态力学分析仪测定共混样品中两个组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共混样品中尼龙66组分的熔点和结晶度,并且根据Nishi-Wang方程计算共混体系中尼龙66与聚酚氧之间的相互作用参数,以此分析尼龙66与聚酚氧树脂之间的共混相容性。研究发现,聚酚氧分子链中的羟基与尼龙66分子链中的酰胺基团之间的氢键作用使尼龙66与聚酚氧部分相容;聚酚氧在尼龙66相中的部分溶解造成PA66组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上升;由于尼龙66与聚酚氧之间的氢键对聚酚氧链段运动的束缚作用强于尼龙66的链柔性对聚酚氧链段运动的促进作用,尼龙66在聚酚氧相中的部分溶解导致聚酚氧组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不降反升。随着聚酚氧含量增加,共混物中尼龙66的结晶熔点和结晶度均随之下降;共混体系中尼龙66与聚酚氧的相互作用参数为负值,但共混体系呈现“海-岛”两相结构。

    • 双酚AF型环氧树脂/氰酸酯共聚物的制备与性能

      2017, 33(12):48-52.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7.12.009

      摘要 (78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双酚AF型环氧树脂(DGEBHF)改性双酚A型氰酸酯(BACY),制备一种新型含氟氰酸酯共聚物,并对比双酚A型环氧树脂(DGEBA)/BACY共聚物研究了其性能。采用凝胶时间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了DGEBHF对BACY固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GEBHF能有效改善BACY的固化性能。通过冲击强度(σK)和粘接强度(τ)的测试,研究了DGEBHF添加量对DGEBHF/BACY共聚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的σK随DGEBHF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添加总量15%的DGEBHF时,DGEBHF/BACY粘接强度最大,且相比纯BACY明显提高。介电性能分析可得,DGEBHF会降低BACY的介电性能,但是DGEBHF/BACY的介电性能优于DGEBA/BACY。最后,通过热重分析法分析了DGEBHF对BACY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DGEBHF会降低BACY的热稳定性,但是DGEBHF/BACY的热稳定性大于DGEBA/BACY。

    • 4-甲基苯酚低聚物对聚丙烯热氧稳定性的影响

      2017, 33(12):53-58.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7.12.010

      摘要 (57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酶催化聚合反应制备了含有受阻酚结构的4-甲基苯酚低聚物,利用热失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老化等方法研究了该低聚物对聚丙烯热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聚丙烯相比,4-甲基苯酚低聚物(0.5%)/聚丙烯复合物的起始氧化温度提高了32 ℃,氧化诱导时间提高了27 min。4-甲基苯酚低聚物/聚丙烯复合物具有良好的长期耐热氧稳定性,在140 ℃的空气氛围中老化240 h,拉伸强度没有明显下降。利用Flynn-Wall-Ozawa法研究了聚丙烯和4-甲基苯酚低聚物/聚丙烯复合物的热分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加入4-甲基苯酚低聚物可提高聚丙烯的热分解表观活化能。

    • 纳米球状二氧化硅改善聚酯薄膜耐电晕性能

      2017, 33(12):59-64.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7.12.011

      摘要 (5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微乳液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球状SiO2粒子,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表征发现其粒径分布均匀,且为无定形或微晶结构。将纳米球状SiO2粒子以原位合成方法加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PET)中,采用超声分散,制备有机-无机杂化聚酯薄膜,并测试其耐电晕性能,讨论了粒径、SiO2含量和PET薄膜厚度对耐电晕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球状二氧化硅的引入,有机-无机网络结构的形成使薄膜内部形成反向电场,延缓了电晕老化,使相同厚度(250 μm)的聚酯薄膜耐电晕电压性能提升20%左右,采用350 μm厚度耐电晕PET开发的Tedler-PET-Tedler(TPT)复合背板在空气中的局部放电电压可达到1500 V,能满足新型光伏组件的技术要求。

    • 填料绢云母对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多晶结构的影响

      2017, 33(12):65-70.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7.12.012

      摘要 (5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绢云母微粒复合材料。使用差示扫描量热、广角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绢云母微粒/PBA复合材料中PBA结晶行为、多晶结构以及晶体形貌。结果表明,绢云母作为成核剂有效地增加PBA晶体成核密度、降低晶体尺寸。在较高的降温速率和较低的结晶温度下依然能生成稳定的α晶体,对比纯PBA在25 ℃的晶体类型,加入质量分数1%绢云母微粒后有生成α晶体结构存在。因此通过控制降温速率和添加绢云母微粒能够起到调控PBA多晶型结构。

    • 投料方式对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混物热性能及流变性能的影响

      2017, 33(12):71-77.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7.12.013

      摘要 (69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次性投料和分段投料的环氧基扩链剂JoncrylADR 4368/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化学共混物,利用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TG)、熔体流动速率(MFR)、流变仪等研究了不同投料方式的PLA/PBS化学共混物结晶行为、热稳定性能及流变性能。FT-IR 结果表明ADR 与PLA/PBS发生了扩链反应;DSC结果表明,ADR 的加入能使PLA/PBS化学共混物的冷结晶温度(Tc)向着高温方向移动,且当ADR含量为1.0phr时,一次性投料的Tc 提高了11.93℃;随着ADR的增加,PLA/PBS化学共混物由β晶型向更稳定的α晶型转变,且一次性投料能产生更多稳定的α晶型。TG结果表明,ADR加入后,PLA/PBS化学共混物的热稳定性有提高的趋势,且与PLA/PBS物理共混物相比,PLA/PBS化学共混物的热分解温度提高了8.6℃。动态应变扫描结果表明,PLA/PBS化学共混物的储能模量(G’)随着应变(γ)的增加而减小,出现“Payne效应”,当ADR含量一定时,一次性投料的剪切应变临界值γc 高于分段投料的γc。动态频率扫描结果表明,ADR的加入能够增加分子链间的缠结作用,当ADR含量一定时,一次性投料的分子链间能产生更多的交联与支化结构。

    • 魔芋葡甘聚糖/黄蓍胶复合水凝胶的流变特性及质构性能

      2017, 33(12):78-84.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7.12.014

      摘要 (57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以高效快捷的方式研制出天然无毒害的水凝胶,文中以魔芋葡甘聚糖(KGM)和黄蓍胶(GT)为研究对象,制得KGM/GT水凝胶。使用旋转流变仪、质构仪分析不同比例KGM/GT水凝胶的流体行为和质构性能,通过红外光谱对KGM/GT水凝胶进行表征。研究结果显示,KGM/GT水凝胶是由氢键等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力缔结而成的热可逆水凝胶,当温度超过40 ℃时会溶解为溶胶。在一定比例范围内,GT占比越大,KGM/GT水凝胶结构缠结越紧密,凝胶特性越强。当KGM/GT质量比为3∶7时,水凝胶间链的连接最为紧密,硬度达到最大;当KGM/GT水凝胶质量比为5∶5时,胶粘性、咀嚼性、回复性达到最大;当KGM/GT质量比为9∶1时,水凝胶间链的连接最为疏松。

    • 同向双螺杆挤出和双辊开炼过程中脱硫胶粉精炼的模拟分析

      2017, 33(12):85-91.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7.12.015

      摘要 (53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废旧轮胎胶粉(GTR)连续脱硫后制备再生胶(RR),需要进行精炼处理,文中针对这一过程提出使用啮合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代替传统的开放式炼胶机(精炼机)。应用POLYFLOW软件模拟脱硫胶粉(RD)在不同精炼设备中受剪切情况,得到流场剪切速率云图、剪切应力云图、两者的加权平均计算值以及物料受到的累积应变,并结合生产实验结果,综合考虑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在精炼过程中的各种优势,得出同向双螺杆挤出机拥有较好的精炼效果。

    • 注塑成型聚合物表皮层充填行为的分子机制

      2017, 33(12):92-98.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7.12.016

      摘要 (5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COMPASS力场和三维周期性边界建立全同立构聚丙烯(iPP)与金属镍(Ni)模仁的界面模型。采用分子动力学法观察注塑成型过程中塑件表皮层在不同模温下形成的动态演变,通过分析体系的密度分布,均方位移和界面能以及运动规律等构象统计深入探究表皮层形成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分子链热运动同时受能量阈值和时间阈值限制;高模温既能降低两相间的界面能,又能降低熔体的黏度,有利于熔体的流动充填;表皮层纳米型腔的填充主要在保压阶段,且最高填充率能达到95.4%;脱模后塑件表皮层虽能保持整体的大致模样,但有一定程度的形状变形。

    • 闪光铝片颜料对金属效应注射件表面形貌与颜色的影响

      2017, 33(12):99-105.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7.12.017

      摘要 (53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闪光铝片颜料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共混的复合材料可以通过注射工艺直接制备出具有金属闪光效应的注射件。研究了铝片颜料的含量对金属闪光效应注射件的反射率和颜色参数的影响,以及对注射件的结晶度、热导率与表面形貌的影响;分别用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铝片粒子的取向及注射件的表面形貌与微收缩。结果表明,注射件表面的反射率、白度指数(WI)和明度(L*)随着颜料的含量增大而增大,当HDPE添加质量分数5%的颜料时,反射率的最大值从25%上升到了52%,增长超过了1倍;由于闪光铝片颜料能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和结晶度,因而促进反射率、WI与L*值的提高;悬浮铝片周围的微收缩引起微凹痕,但更高含量的颜料可以抑制微收缩,随着颜料含量的增加,表面粗糙度以及微收缩痕的长度相应变小。

    • 复合金属氧化物对膨胀阻燃聚丙烯的协效作用

      2017, 33(12):106-111.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7.12.018

      摘要 (49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复合金属氧化物(LDHO)对膨胀阻燃聚丙烯体系(PP/IFR)的协效作用。以层状复合氢氧化物(LDH)为前驱物通过焙烧法制备了2种LDHO,分别为镁铝LDHO(MgAl-LDHO)、镁铝铁LDHO(MgAlFe-LDHO),并通过X射线衍射对LDH和LDHO进行了表征,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P/IFR/LDHO复合材料,通过极限氧指数(LOI)、UL94垂直燃烧、锥形量热等方法考察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2种LDHO均可以提高PP/IFR体系的氧指数,并使最高热释放速率(PHRR)大幅度降低,其中MgAl-LDHO可使PHRR降低71%;热重分析表明,LDHO的加入提高了PP/IFR体系的分解温度及残炭在高温区的热稳定性,从而提高了体系热稳定性能。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残炭的形貌结构,发现添加LDHO后炭层更加致密、坚实,表明通过改善PP/IFR炭层的质量,LDHO起到了协效阻燃的作用。

    • 聚合物注塑成型保压冷却阶段分子演化机制

      2017, 33(12):112-117.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7.12.019

      摘要 (50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等规聚丙烯(iPP)为例,构建含8条聚合度为2000的PP分子链团模型,基于分子动力学理论,研究了注塑成型充模流动后保压冷却阶段聚合物分子链团形态结构演化分子机制,得到聚合物在不同剪切条件下的瞬态结构及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剪切流动与保压冷却过程中分子链键长、键角等分子结构并不改变,所改变的仅仅是分子链团的聚集形态和运动状态,体系势能变化说明分子链团经过保压冷却后发生解取向。回转半径与均方位移结果表明,取向变形后的聚合物分子链团在保压冷却阶段不再迁移而相互分离,仅只在剪切终态位置发生弹性回复,且其前期流动时剪切速率越高,在保压冷却阶段弹性回复的程度越大。

    • 层层组装法制备纳米级海藻酸钠/聚乙烯亚胺微胶囊及其载药性能

      2017, 33(12):118-123.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7.12.020

      摘要 (5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使用碳酸钙作为无机模板,海藻酸钠与聚乙烯亚胺作为胶囊壁材,通过层层自组装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纳米微胶囊,并选用环丙沙星作为模型药物研究了纳米微胶囊对药物的包覆与释放性能。结果表明,碳酸钙模板的平均粒径在经过超声和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处理后达到了432 nm;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海藻酸钠/聚乙烯亚胺微胶囊在模板移除后出现了塌陷的现象,同时也有100 nm以下粒径的小尺寸微胶囊及微胶囊表层的褶皱与折叠形貌出现;海藻酸钠/聚乙烯亚胺微胶囊对环丙沙星具有很强的负载能力,最高负载率可达27.96%。

    • 聚醚酰胺嵌段共聚物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2017, 33(12):124-127.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7.12.021

      摘要 (68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ε-己内酰胺(CPL)、己二酸、聚乙二醇(PEG)为原料采用一步法熔融聚合制备了聚醚酰胺弹性体(PEBA)相变材料。采用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热失重、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表征了聚醚酰胺弹性体的结构特征、相变行为、储热性能及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PEBA相变材料软硬比(PEG与己内酰胺的质量比)的减小,材料的相变温度先升高后降低,相变潜热增大,热稳定性明显增加,材料变脆。

    • 相转化法制备聚羟基丁酸戊酸酯多孔膜

      2017, 33(12):128-135.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7.12.022

      摘要 (55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二甲基乙酰胺(DMAc)作为溶剂,采用相转化法制备聚羟基丁酸戊酸酯(PHBV)平板多孔膜,通过对非溶剂、铸膜液浓度、凝固温度、凝固浴组成的调节,调控成膜过程中的相分离行为,制备出结构可控的PHBV多孔膜。研究表明,45 ℃时PHBV/DMAc/H2O体系分相比PHBV/DMAc/乙醇体系更快。当凝固浴为纯水时,非溶剂和溶剂交换速率快,发生瞬时分相,而PHBV固化速率较低,多孔膜形貌呈指状孔、海绵孔并存。随着凝固浴中溶剂DMAc的加入,非溶剂和溶剂的交换速率变缓,从而发生延时分相,多孔膜呈均匀的海绵状结构。

    • 尼龙6/半芳香族尼龙阻隔薄膜的制备及特性

      2017, 33(12):136-141.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7.12.023

      摘要 (7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尼龙6(PA6)和半芳香族尼龙(MXD6)熔融共混的简单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的PA6/MXD6共混物,以提高PA6薄膜的阻隔性能。将PA6/MXD6吹塑成膜,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XRD)、雾度测试和渗透率测试等手段研究了MXD6加入量对薄膜各种性能的影响。此外,考虑到PA6薄膜在耐蒸煮包装领域的应用,文中同时探讨了高温蒸煮对PA6/MXD6共混物薄膜微观结晶结构的影响。PA6/MXD6薄膜的氧气渗透系数会随MXD6的加入而显著降低,明显提高了薄膜的阻隔性,当MXD6用量为20%时达到最佳值;MXD6的加入还显著提高了PA6薄膜的透明性,雾度测试发现PA6/MXD6共混物薄膜的雾度随着MXD6的含量增加而减小,MXD6含量为50%时,其雾度仅为3.59%;DSC和XRD测试结果发现,高温蒸煮过程会提高PA6/MXD6薄膜的结晶度,并促使γ晶型向α晶型转变。熔融共混法利于PA6/MXD6薄膜的大规模生产。

    •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在聚合物电解质膜中的应用进展

      2017, 33(12):142-148.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7.12.024

      摘要 (54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氢能源利用手段,是目前人类应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其关键部件质子交换膜(聚合物电解质膜)则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纳米粒子由于其热稳定性好、易于功能化等特点近年来应用于改性质子交换膜,显著改善提高了膜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质子传导等性能而引起了较多关注。文中综述了POSS在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中的应用进展,重点阐述了POSS的作用机理,为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 电缆绝缘聚合物材料的老化成因机理及其研究现状

      2017, 33(12):149-155.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7.12.025

      摘要 (69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电力电缆作为传送电能的通道,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保障。然而,电缆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光照、电场、磁场、热及水分等因素的影响而使其聚合物绝缘材料发生老化,导致材料绝缘性能显著降低,甚至造成整个电力系统的瘫痪和报废。因此,关注电缆绝缘材料的老化现象对保证电气系统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文中综述了电绝缘材料老化的研究现状,深入分析了其老化原因、机理和表现形式,并从机理层面概述了电绝缘材料老化的诊断分析和预防措施。

    • 聚合物基柔性导电应力应变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2017, 33(12):156-162.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7.12.026

      摘要 (60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柔性导电应力应变材料具有优异的拉伸性、导电性,在传感器、可折叠电子设备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其中聚合物基柔性导电应力应变材料因制备方法简单且性能优异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文中综述了应用于应力应变传感方面的聚合物基柔性导体的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直接混合法、表面改性法、喷涂打印法和渗透填充法以及表征手段,并总结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编辑出版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编辑部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
电话 :028-8540 1653  E-mail:gfzclbjb@163.net; gfzclbjb@vip.sina.com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