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34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含磺酸甜菜碱的温敏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胶束温敏性

      2018, 34(2):1-6.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8.02.001

      摘要 (12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首先通过炔丁醇与2-溴异丁酰溴的酯化反应得到了一种带有炔基的ATRP引发剂,然后用其引发异丙基丙烯酰胺得到PNIPAm-alkyne,再通过点击反应将带有炔基的PNIPAm-alkyne接枝到侧链含有叠氮基团的聚己内酯-聚(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N,N-二乙氨基甲基丙烯酸硫代甜菜碱酯)(P(CL-ACL)-b-PDEAS)上得到P(CL-g-PNIPAm)-PDEAS。通过核磁、红外、凝胶渗透色谱对聚合物的组成进行了分析,PNIPAm-alkyn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500和8300,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1.18和1.24,表明这种方法制备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PNIPAm-alkyne点击到P(CL-ACL)30-PDEA7S3 上制备的聚合物胶束的透射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粒径亦由40nm 变到63nm,并从透射电镜的结果分析了胶束表面高分子链发生构象转变,从而证实成功地制备了一种具有温敏特性的含有聚磺酸甜菜碱的聚合物胶束。

    • 主链含2,3-二(4′-辛氧基苯基)喹喔啉单元窄带隙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2018, 34(2):7-13.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8.02.002

      摘要 (7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Pd(PPh3)2Cl2]或醋酸钯[Pd(OAc)2]与三环己基膦作为催化剂,通过Sonagashira或Suzuki碳-碳偶联反应制备了3种含2,3-二(4′-辛氧基苯基)-5,8-二硒吩基喹喔啉单元的聚苯撑乙炔类(P1)、聚芴类(P2)和聚咔唑类(P3)π-共轭交替共聚物。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循环伏安、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和凝胶渗透色谱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共聚物在CHCl3-CF3COOH 混合溶液中的酸致变色行为。结果表明,得到的共聚物在甲苯、氯仿、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里具有很好的溶解性,3种共聚物在CHCl3和薄膜状态下长波长处的紫外-可见最大吸收波长分别在546nm、542nm、538nm 和586nm、552nm、558nm 处出现。共聚物的光学能隙分别为1.80eV、1.86eV和1.84eV。与P1和P2相比,P3显示较好的酸致变色行为并且三氟乙酸浓度在1.346×10-3~13.46×10-3 mol/L范围之间其表现出酸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线性关系。通过循环伏安测试,共聚物均具有一定的p掺杂和空穴传输行为。

    • 细菌纤维素气凝胶ARGETATRP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2018, 34(2):14-18.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8.02.003

      摘要 (78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含溴的细菌纤维素气凝胶为引发剂,维生素C(Vc)为还原剂,N,N,N′,N,′N″-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PMDETA)/溴化铜(CuBr2)为催化剂,通过电子转移活化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ATRP)方法,制备了含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刷的细菌纤维素气凝胶规整接枝共聚物。采用能谱对大分子引发剂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热失重分析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接枝聚合反应可控,大分子引发剂Br元素含量为6.77%;GMA接枝聚合后纤维直径增大且在纤维表面形成覆盖层;起始热分解温度由205℃升高到246℃,热稳定性增强。

    • 异丁烯醇聚氧乙烯醚与丙烯酸的竞聚率及共聚物链段分布

      2018, 34(2):19-23.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8.02.004

      摘要 (92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在50 ℃对异丁烯醇聚氧乙烯醚(HPEG)大单体与丙烯酸(AA)进行低转化率(<15%)的水溶液共聚反应。用凝胶渗透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测定反应体系中HPEG和AA 剩余量。依据设计反应单体投料比,K-T 作图法处理数据,得到异丁烯醇聚氧乙烯醚(HPEG)与丙烯酸(AA)的竞聚率分别为:r1(HPEG)=0.017,r2(AA)=1.70。进而分析了HPEG与AA共聚物P(HPEG-co-AA)的链段微结构和链节分布。当投料比为1∶4时,二元共聚物P(HPEG-co-AA)中HPEG以1个单体单元存在。丙烯酸均聚形成的链段以3~15个单体单元的链段长度为主,链段数均长度为7.8。

    • 丙烯酸酯三嵌段共聚物改性环氧树脂及其性能

      2018, 34(2):24-31.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8.02.005

      摘要 (78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了硬-软-硬结构的ABA 型嵌段共聚物(PMG-PBA-PMG)。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凝胶渗透色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确定了嵌段共聚物分子的结构及成分。利用嵌段共聚物改性环氧树脂,研究其热性能、流变学性能、力学性能、微观形貌、相容性及增韧机制。结果表明,丙烯酸酯三嵌段共聚物用量为10phr时,共混体系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确定体系固化工艺为150℃×1h+180 ℃×3h;缺口冲击强度可达7.34kJ/m2,弯曲强度118MPa,断裂伸长率4.8%,拉伸强度为80MPa,弹性模量为2931MPa;共混体系保持较宽的温度加工窗口,可作为复合材料预浸料树脂基体;此外,扫描电镜断面出现大量的锯齿,可有效阻碍裂纹的扩展并吸收大量的断裂能,从而提高环氧树脂的韧性。

    • 含磷六元醇的制备及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结构与性能

      2018, 34(2):32-36.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8.02.006

      摘要 (8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三氯氧磷、丙烯酸羟乙酯和二乙醇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含磷六羟基多元醇(NP6),将NP6作为内交联剂,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聚丙二醇及二羟甲基丙酸等原料,合成了一系列NP6含量不同的聚氨酯乳液(WPU)。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对NP6和WPU 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乳液粒径、乳液稳定性和胶膜力学性能,采用热失重分析对乳胶膜的耐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成了与设计结构相符的NP6,制备的WPU 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乳液粒径随NP6含量增加先减小后增大,NP6的加入使乳胶膜的初始模量显著增加;加入NP6后乳胶膜的起始分解温度降低,分解后的残渣量增加。

    • 一种pH 响应型Y 形两亲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药物释放性能

      2018, 34(2):37-41.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8.02.007

      摘要 (94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乙氧基乙基缩水甘油醚作为聚合单体,采用阴离子活性聚合(AROP)的方法合成了一种Y形两亲性聚合物聚乙二醇-聚乙氧基乙基缩水甘油醚(PEG-b-PEEGE),并在支点位置引入对弱酸敏感的缩酮结构。采用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其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表征。通过旋蒸法制备聚合物胶束,采用透射电镜和动态光散射对胶束的形貌及尺寸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聚合物胶束呈球形,平均粒径为88.36nm。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考察聚合物的载药及在不同pH环境下的释放行为,结果表明这种缩酮结构的两亲性聚合物具有良好的pH 响应性释放能力,即在酸性条件下(pH4.0)的释放速率比生理pH 环境下明显加快。

    • 聚ε-己内酯对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

      2018, 34(2):42-47.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8.02.008

      摘要 (7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聚ε-己内酯含量的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ε-己内酯(PLA/PBS/PCL)共混物,采用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流变仪和万能试验机等对LA/PBS/PCL共混体系的结晶性能、热稳定性、流变行为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CL的加入未改变共混物的结晶结构;加入PCL后,共混物的起始分解温度(Ti)和分解终止温度(Tf)显著提高,当PCL用量为3phr时,共混物的Ti 和Tf 分别提高了27.14℃和23.31℃;当PCL用量不超过2phr时,PCL对共混体系主要起增容作用,PLA与PBS之间的相容性得到改善;随着PCL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PCL用量为2phr时,达到最大值69.3MPa,冲击强度呈增加的趋势,PCL用量为3phr时,达到最大值5.59kJ/m2,较PLA/PBS共混物分别增加了35.4%和76.9%。

    • 纳米碳化锆改性填充聚四氟乙烯-聚苯硫醚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

      2018, 34(2):48-55.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8.02.009

      摘要 (6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冷压成型烧结工艺法,制备纳米碳化锆(Nano-ZrC)与聚苯硫醚(PPS)填充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基复合材料。采用邵氏硬度仪、万能材料试验机、扫描电镜分别表征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及力学特性;使用MRH-3型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了复合材料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并通过非接触3D轮廓仪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磨损表面及转移膜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纳米碳化锆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硬度上升,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冲击强度下降;纳米碳化锆使得复合材料耐磨性得到显著提升,且其体积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最佳;纳米碳化锆增强了转移膜的物理粘附能力,并促进其化学吸附作用;当载荷提升至300N,摩擦速度提升至3m/s时,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大幅降低,转移膜形貌发生明显变化;环境温度(25~140℃)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影响不明显。

    • 可拉伸环氧聚合物的制备与修复性能

      2018, 34(2):56-62.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8.02.010

      摘要 (67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不同摩尔比的辛二醇缩水甘油醚(OCG)和含呋喃-马来酰亚胺可逆共价键的环氧缩水甘油醚(FDB)的单体混合物与等当量的聚醚胺(D230)制备了一系列含有可逆共价键的环氧聚合物材料。通过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热分析、扫描电镜、力学性能测试和光学显微观察等研究了OCG/FDB摩尔比对环氧聚合物热性能、力学性能和修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OCG/FDB摩尔比的增加而降低,拉伸模量、断裂伸长率和低温(70℃)修复率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n(OCG)/n(FDB)=1.5时,拉伸模量达到(9.57±0.12)MPa,断裂伸长率达到315.8%±3.9%,修复率达到78.86%±6.17%。所制备的环氧聚合物同时具有较高的拉伸性能和较好的修复性能。

    • 紫外老化作用下无砟轨道灌缝胶粘附性能及微观属性演变规律

      2018, 34(2):63-70.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8.02.011

      摘要 (76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无砟轨道灌缝胶在紫外辐射作用下宏观粘附性能发展规律及微观机理,测试了灌缝胶的玻璃态转化点,对不同紫外老化时长下灌缝胶粘附性能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方法研究了相同老化条件下灌缝胶微观DMT模量发展特性,分析了灌缝胶热力学特性、宏观力学行为与微观属性三者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异氰酸酯指数(R 值)的提高促使灌缝胶向双玻璃态转化点转变;R 值与灌缝胶初始粘附强度呈正相关,与粘韧性及抗紫外老化性呈负相关;老化初期部分灌缝胶具有性能衰减滞后效应;微观方面,聚氨酯灌缝胶硬段是影响其粘附性的主要因素,且紫外辐射对硬段影响更为显著;此外,部分灌缝胶软段在紫外老化作用下的快速发展,导致其宏观结构泡沫化并丧失粘附性。

    • 亲水性添加剂二甲基甲酰胺对聚酰胺反渗透膜性能的影响

      2018, 34(2):71-75.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8.02.012

      摘要 (89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详细研究了在间苯二胺(MPD)水相中添加亲水性溶剂二甲基甲酰胺(DMF)对聚酰胺复合膜表面形貌和分离性能的影响。随着DMF浓度的增加,聚酰胺分离层表面逐渐形成连续扁平的片状结构,厚度和表面粗糙度均逐渐减小。尤其是DMF的加入能够在提高复合膜通量的同时避免截留率大幅降低。其原因是DMF一方面降低了MPD向有机相中的扩散速率,另一方面促进了聚合反应的进行,致使MPD与均苯三甲酰氯(TMC)只能在更薄的区域内反应,从而最终形成更薄的聚酰胺分离层,以及层内更加扁平连续的片状结构。

    • 单极脉冲法沉积聚3,4-乙烯二氧噻吩及其电容性能

      2018, 34(2):76-80.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8.02.013

      摘要 (65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因具有非常高的离子电导率而被广泛研究。文中以EDOT 为单体,采用单极脉冲法在不锈钢片基底上制备了PEDOT膜电极。考察了不同脉冲参数对PEDOT膜超级电容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PEDOT涂覆的不锈钢电极,确认了PEDOT 由不规则的虚球体堆积成褶皱状结构,证实了ClO4- 成功掺杂于PEDOT膜中;通过循环伏安法、恒电流充电/放电和电化学阻抗谱得到:PEDOT 电极展示出良好的比电容(128.64F/g)、倍率性能和稳定性(循环2000次保留率达71.26%)。对于低成本、高性能的能量存储应用显示出相当大的潜力。

    • 低热膨胀系数超支化共聚聚酰亚胺的构建及性能

      2018, 34(2):81-87.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8.02.014

      摘要 (73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3,3′,4′-联苯四甲酸二酐、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对二氨基二苯醚、对苯二胺和合成三胺单体为原料,合成了含有超支化链段的新型共聚聚酰亚胺。研究表明,与线型低热膨胀系数聚酰亚胺(HB-Co-PIS-0)相比,超支化链段引入后,其显著的优点是溶解性变好,引入超支化链段5%时,聚酰亚胺可在极性大的溶剂二甲基甲酰胺和甲基吡咯烷酮中溶解,在四氢呋喃等极性小的溶剂中回流微溶。另外,其聚酰亚胺酸黏度降低,热膨胀系数值维持较低的数值,无序结构增多,玻璃化温度和热分解温度降低,拉伸强度增大,断裂伸长率减小。并且,超支化链段引入,使原线型低热膨胀系数聚酰亚胺微突起的致密表面变为更多纳米突起的粗糙疏松表面,水接触角从原来72°增加到76°(3%超支化)和85°(5%超支化)。

    • 聚碳酸酯光学制品注塑成型的残余应力

      2018, 34(2):88-92.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8.02.015

      摘要 (75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单一变量实验考察了不同注射工艺参数对光学制品双折射的分布规律,通过应力-光弹定律计算了对称轴上残余应力值。用Moldflow软件对制品成型过程中型腔内流场进行模拟,分析了厚度方向应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沿熔体流动方向上,制品残余应力是逐渐减小的,浇口附近有应力集中;在合理工艺范围内,适当提高成型温度和模具温度,延长保压时间和冷却时间有助于减小制品的残余应力,保压压力和注塑速度应适中才能改善制品的成型质量。

    • 压力对低密度聚乙烯熔体黏度的影响

      2018, 34(2):93-98.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8.02.016

      摘要 (68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中提出了一种测试聚合物熔体压力敏感性的新设备与新测试方法。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研究对象,测试了LDPE的流变性能,通过比较恒剪切速率法、恒剪切应力法、叠加法对LDPE黏度的压力敏感性计算的差异,研究了压力对LDPE熔体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使用恒剪切速率法计算得出的压力敏感性系数随着剪切速率的改变而改变,并且在低剪切速率时存在较大的误差;恒剪切应力法计算得出的压力敏感性系数较准确且为恒定值;叠加法得到的压力敏感性系数也为恒定值,但此方法计算过程较为复杂。

    • N,N-二甲基乙醇胺在本体消光型水性聚氨酯中的作用

      2018, 34(2):99-104.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8.02.017

      摘要 (89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体消光型水性聚氨酯可以避免外加消光剂带来的弊端,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环保涂料。文中以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多元醇、二羟甲基丙酸(DMPA)、三羟甲基丙烷为预聚体原料,三乙胺和N,N-二甲基乙醇胺(DMEA)为中和剂,乙二胺基乙磺酸钠和水合肼为后扩链剂,采用预聚体分散法制备出水性聚氨酯(WPU)乳液。对不含DMEA的WPU 样品系列与含有DMEA的WPU 样品系列的消光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DMEA 的质量分数为1%时,不同DMPA用量的WPU 乳液的平均粒径均保持在2100nm 左右,且粒径分布较窄,DMPA 用量对其粒径和粒径分布影响不大;含有DMEA的WPU 涂膜透过率相对有所降低,其表面凸起由球状颗粒紧密堆积而成,测得表面光泽度(60°)低于1。

    • 聚乳酸/聚丙烯两相体系的光辐照原位反应性增容

      2018, 34(2):105-110.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8.02.018

      摘要 (76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改善聚合物共混物体系的界面相容性一般都采用添加增容剂的方式实现。文中提出在熔融挤出聚乳酸/聚丙烯共混物(PLA/PP)的过程中,通过光引发聚合物两相基体之间原位反应的方式来达到提高相容性的目的。在紫外光辐照作用下,加入的多官能团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A)与聚丙烯和聚乳酸共同反应,在两相界面间生成链接两相结构的接枝或嵌段共聚物作为相间增容剂。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和旋转流变仪对共混物的结晶性能、微观形貌和动态粘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位光辐照反应后的PLA/PP共混物相容性明显提高,分散相PP的粒子尺寸大大降低,PLA 相最大结晶成核速率比纯PLA 增加超过4倍,且PLA 的晶粒细化。PLA与PP相界面发生反应后,产生了支化结构和链缠结,使得储能模量和复数黏度大大增加。

    • 聚乙烯醇/纳米石墨片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导电性能

      2018, 34(2):111-115.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8.02.019

      摘要 (72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首先使用高压均质法在水溶液中制备纳米石墨片(GNS),然后用溶液法制备了不同浓度的聚乙烯醇/纳米石墨片(PVA/GNS)复合膜。使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对GNS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高压均质法可以在水溶液中有效地剥离石墨片,剥离得到的GNS的厚度范围在几纳米至几十纳米。通过与聚乙烯醇/石墨粉(PVA/Graphite)混合液的对比,发现GNS在PVA溶液中有更好的分散性。本文考察了室温下PVA/GNS复合膜在不同GNS添加量情况下的导电性。结果表明PVA/GNS复合膜具有比石墨粉更低的渗流阈值,其渗流阈值低至3.36%(体积分数),并用渗流理论验证并解释了复合物的导电特性。

    • 光引发自修复微胶囊的制备及涂层自修复性能

      2018, 34(2):116-120.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8.02.020

      摘要 (77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光固化树脂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和光引发剂为芯材,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可用于光引发自修复的微胶囊。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观察了微胶囊的形态及结构,采用光学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对自修复微胶囊的粒径、热稳定性及修复效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芯材被成功包覆在微胶囊中,微胶囊合成的优化转速为500r/min,在此转速下,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101.9μm,包覆率为51.46%,微胶囊热稳定温度为226 ℃。将所制备的微胶囊埋置于涂层中,通过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涂层中的裂纹在UV 光照20min之后得到了明显的修复,且修复过程绿色高效。

    • 丙烯酸酯乳液原位接枝共混高抗冲聚氯乙烯的制备与性能

      2018, 34(2):121-128.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8.02.021

      摘要 (63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首先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为反应型乳化剂,聚苯乙烯乳液为种子乳液,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得了粒径约200nm 且窄粒径分布的丙烯酸酯共聚物(ACR)乳液。然后将该ACR乳液直接加入氯乙烯的悬浮聚合体系中,制得了ACR乳液原位悬浮接枝共混型高抗冲聚氯乙烯(PVC)复合树脂。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树脂结构和形貌等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聚合温度下所得的ACR乳液对最终PVC复合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考察了悬浮聚合工艺中ACR乳液的加料顺序对悬浮聚合稳定性、PVC复合树脂的颗粒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PVC复合树脂由ACR、氯乙烯在ACR上接枝所得共聚物及PVC均聚物组成,该原位增韧PVC复合树脂的抗冲性能提高非常显著。尤其是70 ℃乳液聚合所得ACR乳液用于氯乙烯的悬浮聚合,且当ACR质量分数为6.0%时的PVC复合树脂的缺口冲击强度可达常规SG-5型PVC树脂的7.4倍。此外,在氯乙烯单体液滴分散好后再加ACR乳液进行悬浮聚合,所得PVC复合树脂的颗粒形态和抗冲性能较好,且聚合过程中无粘釜、无粘轴现象。

    • 基于相间交联的共混型宽温域阻尼弹性体的制备及机理

      2018, 34(2):129-135.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8.02.022

      摘要 (70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过氧化物硫化体系的硫化过程,提出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可以引发环氧化天然橡胶(ENR)与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预聚体(DAP-A)发生相间交联反应,以改善两相之间的相容性,拓宽ENR/DAP-A 二元共混材料的有效阻尼温域。分别采用硫磺硫化体系和BPO 硫化体系制备的ENR-40(环氧化程度为40%的ENR/DAP-A 二元共混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利用动态力学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以及宽频介电谱论证了上述机理。基于以上机理,进一步探究了共混比例和BPO 用量对ENR-40/DAP-A 二元共混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最终制备了一种有效阻尼温域为-33~145 ℃(tanδmin>0.35)的宽温域高阻尼材料。

    • 多孔性纤维素无纺布增强聚合物隔膜的制备

      2018, 34(2):136-142.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8.02.023

      摘要 (7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EMA)为单体,八乙烯基多面体齐聚倍半硅氧烷(OVPOSS)为交联剂,通过紫外光照引发聚合,形成交联结构,并与线型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形成一种新型的凝胶聚合物隔膜。为了进一步提高聚合物膜的力学强度和电化学性能,用纤维素无纺布和致孔剂对其改性。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隔膜的力学性能、离子电导率和孔隙率都得到明显的提高,拉伸强度最高达到10.6 MPa。与商用聚乙烯膜、单一的PVdF-HFP多孔膜和未用无纺布改性的隔膜比较,聚合物改性后的隔膜在150 ℃仍可以保证尺寸稳定。采用改性隔膜组装的锂离子电池拥有更好的循环和倍率放电性能,在0.5C/0.5C的充放电条件下能够稳定循环,最高放电比容量可达到145mA·h/g。

    • 四乙基氢氧化铵改性聚偏氟乙烯接枝二氧化硅油水分离膜的研制

      2018, 34(2):143-149.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8.02.024

      摘要 (99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四乙基氢氧化铵(TEAH)和酸性高锰酸钾对聚偏氟乙烯(PVDF)粉体进行改性,得到含有羟基改性的PVDF,再将四氯化硅(SiCl4)水解后的原硅酸通过分子内脱水缩合的方法接枝到改性PVDF骨架上,通过浸没沉淀相转移法制得聚偏氟乙烯接枝二氧化硅(PVDF-g-SiO2)油水分离膜。研究了TEAH 含量对PVDF粉体接枝二氧化硅(SiO2)的接枝率和油水分离膜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和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测试了膜的结构和表面接触角。结果表明,TEAH 使PVDF脱去部分氟化氢(HF)产生碳碳双键,双键经酸性高锰酸钾(KMnO4)氧化生成羟基,SiO2 接枝到改性的PVDF粉体,硅元素均匀地分散在分离膜中。PVDF粉体接枝SiO2 的接枝率随着TEAH 的含量增加而升高,分离膜的水通量随接枝率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TEAH 质量分数为1.4%,分离膜的接触角降低到62.8°,膜中SiO2 的接枝率和水通量分别为6.25%、889.5L/(m2·h),截留率和水通量恢复率分别达到94.3%和90.4%,衰减率为9.6%。

    • 界面聚合法制备异氰酸酯型微胶囊及其性能

      2018, 34(2):150-154.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8.02.025

      摘要 (99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异氰酸酯型自修复微胶囊包封率较低、制备过程难以控制等问题,提出以聚氨酯预聚物为壁材原料,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出微胶囊。以聚氨酯预聚物(拜尔L-75)与1,4-丁二醇(BDO)反应产物为壁材,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芯材,油相中L-75的异氰酸酯(-NCO)官能团与水相中扩链剂BDO 的羟基(-OH)在界面处发生逐步聚合反应,生成聚氨酯膜,IPDI被聚氨酯膜成功包封形成微胶囊。讨论了BDO 加入量,乳化剂阿拉伯胶(GA)用量对微胶囊结构、形貌及性能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微胶囊的化学结构;采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微胶囊形貌、大小分布;热重分析仪分析了微胶囊囊芯含量。结果表明,在50 ℃ 下,扩链剂BDO 质量分数为11.7%,GA 质量分数为17.4%,IPDI质量分数为67%,搅拌速度为600r/min,所制备的异氰酸酯微胶囊囊心质量分数为55.69%,包封率达到83%。

    • Polomaxer188(R)复合聚L-乳酸电纺纤维的制备及表征

      2018, 34(2):155-162.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8.02.026

      摘要 (58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考察了二氯甲烷为溶剂,Poloxamer188(R)复合聚L-乳酸均相溶液电纺纤维的形态及复合情况。将系列不同百分比的Poloxamer188(R)与聚L-乳酸共同溶解在二氯甲烷中制备成均相溶液后静电纺丝,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纤维的形态,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征两者的复合状况。络合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从纤维中释放的Poloxamer188(R)量,并对时间做累积释放百分率图,采用Freundlich方程式对释放曲线进行拟合。得到了一系列直径较为均一的、无珠子的微米级纤维,随着Poloxamer188(R)复合量的增大,纤维直径先增加后减小。当Poloxamer188(R)的百分含量达到25%时,X射线图谱上开始出现其特征峰,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未见其吸热峰。Poloxamer188(R)从纤维中有明显突释,随后有约48h的缓释期,之后几乎无释放。Poloxamer188(R)在纤维中的相对百分含量越高,其每个时间点的释放量也越大。其释放曲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式。经过Poloxamer188(R)复合,可得到直径均一的无珠子结构的聚L-乳酸电纺纤维,Poloxamer188(R)可从纤维中以逆吸附形式释放。

    • 丙烯酸原位聚合改性纤维素纳米晶体/聚乙烯醇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

      2018, 34(2):163-167.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8.02.027

      摘要 (78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丙烯酸原位聚合和纤维素纳米晶体与聚乙烯醇复合制备聚乙烯醇-聚丙烯酸-纤维素纳米晶体(PVA-(PAACNC))复合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接触角测试、拉伸试验和透光率测试考察了CNC和PAA的共同添加对复合膜结构形态、耐水性、力学性能和透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PVA膜相比,改性复合膜仍然保持较高的透光率,在可见光低波段最低只降低5.6%;表面疏水性得到改善,接触角提高了40°以上;只用CNC改性时,所得的PVA-CNC复合膜中CNC的团聚现象比较严重,且力学性能对环境湿度非常敏感;同时用PAA和CNC改性时,所得复合膜中CNC的团聚现象得到明显抑制,在100RH%湿态环境下仍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且断裂伸长率大幅提高。

    • 聚L-谷氨酸/壳聚糖纳米凝胶的制备与表征

      2018, 34(2):168-172.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8.02.028

      摘要 (65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纳米SiO2 为模板,在其表面接枝聚L-谷氨酸(PLGA),以壳聚糖(CS)为大分子交联剂,构建了PLGA/CS化学交联中空纳米凝胶,研究了纳米SiO2 粒子表面接枝,纳米凝胶制备、微观形貌以及pH 响应行为。以水溶性盐酸米托蒽醌(MTX)为模型药物,研究了PLGA/CS纳米凝胶的载药与释药性能。结果表明,PLGA 在SiO2 表面成功接枝;PLGA/CS纳米凝胶呈球形,平均粒径为365nm。冻干后纳米凝胶尺寸收缩至100nm 左右;PLGA/CS纳米凝胶具有pH响应性,随pH 的提高,PLGA/CS纳米凝胶粒径先减小后增大;PLGA/CS纳米凝胶对MTX有良好的负载能力,最高载药量达41.4%。载MTX的PLGA/CS纳米凝胶在起始阶段存在一定程度突释,随后释药速度明显变缓,直到7d后达到释放平衡,药物缓释效果良好。

    • 静电纺功能性纳米纤维材料的研究现状

      2018, 34(2):173-179.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8.02.029

      摘要 (67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考虑到当今时代人类需求的不断变化,制备高性能、多功能的纳米纤维材料已成为当前静电纺丝领域的研究热点。科研人员从纺丝液性质和后整理技术2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物理或化学改性手段均可使纳米纤维功能化,但纳米材料独特的性质也会为功能化技术带来不便,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文中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功能性纳米纤维材料的主要制备手段,其中包括不同物质间的物理组合以及借助聚合还原反应进行化学键结合等,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聚氨酯预聚体改性酚醛泡沫的研究进展

      2018, 34(2):180-183.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8.02.030

      摘要 (8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酚醛泡沫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泡沫塑料,具有阻燃、低烟、自熄等独特性能,传统酚醛泡沫是由酚醛树脂在固化剂、发泡剂、表面活性剂及其他助剂存在条件下,同时发泡、固化制成。固化后的酚醛树脂因自身结构的缺陷,从而使得制备的酚醛泡沫存在延伸率低、硬度大、耐冲击性差、粉碎率高等问题,限制了其产品应用及快速发展。因此对酚醛树脂及其泡沫进行改性研究以降低其脆性,提高其韧性,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文中阐述了酚醛泡沫的增韧方法,着重介绍了直接混合法、NCO 链端预聚体法以及OH 链端预聚体法等3种聚氨酯预聚体增韧酚醛泡沫的方法,并分析了聚氨酯预聚体增韧酚醛泡沫的增韧机理。最后总结了聚氨酯预聚体改性酚醛泡沫存在的问题。

    • 聚芴类微纳颗粒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2018, 34(2):184-190.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8.02.031

      摘要 (64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聚芴类微纳颗粒材料具有高的荧光量子效率、良好的光稳定性以及特殊的微纳尺寸效应,在化学、医学、新材料以及新能源等领域显示出极为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与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综述了近年来聚芴类微纳颗粒材料制备研究的新进展,对比分析了单体聚合法、微乳液法、再沉淀法、自组装法以及微流控法的优点与不足;对聚芴类微纳颗粒材料在生化传感器、细胞成像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了重点阐述。同时,对聚芴类微纳颗粒材料研究工作中存在的焦点问题亦进行了客观分析与评价,并探讨了未来研究重点。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编辑出版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编辑部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
电话 :028-8540 1653  E-mail:gfzclbjb@163.net; gfzclbjb@vip.sina.com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