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35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聚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对光固化导电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2019, 35(3):1-7.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9.0062

      摘要 (642) HTML (0) PDF 2.32 M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导电压敏胶是以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的聚酯二醇(PEA2000、PBA2000、PHA2000)为单体,通过调节异氰酸根与羟基的摩尔比(n(-NCO)∶n(-OH))得到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酯聚氨酯丙烯酸酯大分子交联剂。将其与功能性单体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小分子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以及KCl在甘油和水的混合溶剂中按一定的比例混合,通过紫外光固化得到导电压敏胶。表征了大分子交联剂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通过调控异氰酸根与羟基的摩尔比,成功地得到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氨酯大分子交联剂;然后对压敏胶进行相关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其中以PUA-PBA2000(-NCO∶-OH摩尔比为1.4)为大分子交联剂制备的压敏胶力学性能最好,并且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亲水性;因此,在医用电极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AlEt1.5Cl1.5与Al(OPhCH3)(iBu)2复配对钼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和产物微观结构的影响

      2019, 35(3):8-13.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9.0063

      摘要 (417) HTML (0) PDF 1.09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MoCl5·磷酸三丁酯(TBP)/Al(OPhCH3)(i-Bu)2和MoCl5·TBP/AlEt1.5Cl1.5钼系催化体系催化丁二烯(Bd)配位聚合可分别制备高1,2含量的聚丁二烯橡胶(HVPB)和含反式(trans)-1,4-结构的部分结晶的聚丁二烯橡胶。在同一反应器中先加入Al(i-Bu)2(OPhCH3)/MoCl5·TBP催化丁二烯聚合,然后单独加入AlEt1.5Cl1.5或同时加入AlEt1.5Cl1.5/MoCl5·TBP,制备1,2-结构和trans-1,4结构在一定范围内可调的聚丁二烯的立构共混物。文中研究了催化剂的加入方式、第二组分加入时间和聚合温度等对聚合活性和产物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2种Al加入量的调节和反应条件的改变可实现1,2-结构含量和trans-1,4-结构含量分别在30%~80%和15%~60%范围内的调节,从而制得含一定结晶微区的无定形1,2-PB,有望提高1,2-PB的力学强度。

    • 单端含活泼氢聚硅氧烷流体的制备及性能

      2019, 35(3):14-21.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9.0064

      摘要 (598) HTML (0) PDF 2.44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浓硫酸催化的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开环聚合产物与甲基二苯基硅醇钠反应后,再与二甲基氯硅烷反应制备得到单端含活泼氢的聚二甲基硅氧烷,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对聚合物及中间体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为单端含活泼氢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结构,其与多乙烯基硅油反应产物的折射率较多乙烯基硅油提高了0.0215,氮气气氛中其与多乙烯基硅油反应产物的5%质量损失温度达到405 ℃,10%质量损失温度达到422.7 ℃,合成的单端含活泼氢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可用作硅油折射率和热性能改进剂。

    • 一步乙氧基化合成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酯

      2019, 35(3):22-26.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9.0065

      摘要 (558) HTML (0) PDF 1.10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4-(3,5-二苯基-4-羟基苯基)-2,3-二氮杂萘-1-酮(DHPZ-dP)、4-(4-羟基苯基)-2,3-二氮杂萘-1-酮(DHPZ)和4,4’-二氯二苯砜为单体,经高温溶液缩聚,通过调节DHPZ与DHPZ-dP的比例,合成了一系列含二侧苯基杂萘联苯聚芳醚砜(PPES-dPs)。核磁共振氢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表明产物结构与所设计结构相符合。PPES-dPs在N-甲基-2-吡咯烷酮与N,N-二甲基乙酰胺等溶剂中的溶解性较好,但不溶于乙醇等质子性溶剂。PPES-dPs的热性能随着DHPZ-dP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强,5%热失重温度可达到500 ℃,拉伸强度大于75 MPa。

    • 低介电性双环戊二烯型苯并噁嗪的合成及性能

      2019, 35(3):27-31.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9.0066

      摘要 (815) HTML (0) PDF 2.05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双环戊二烯、苯酚为原料通过傅克烷基化反应合成双环戊二烯型酚醛单体(DCPDNO),再用所得的DCPDNO与多聚甲醛、苯胺反应合成双环戊二烯型苯并噁嗪(DCPD-BOZ)。将所得DCPD-BOZ进行高温固化,DCPD-BOZ与环氧树脂E-51进行熔融共混后经过高温固化。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1H-NMR、13C-NMR)等分析了合成产物的化学结构,证明了产物为目标产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DCPD-BOZ和DCPD-BOZ / E-51共混物的固化特性进行研究;采用热重分析表征了双环戊二烯型聚苯并噁嗪poly(DCPD-BOZ)和DCPD-BOZ/E-51共混固化物的热稳定性;测试其介电性。结果表明,DCPD-BOZ在207 ℃出现了固化峰;在N2的条件下,poly(DCPD-BOZ)失重5%时温度为301 ℃,在390 ℃时热分解速率最快,在800 ℃的残炭率为35%。在室温下介电常数为2.96,介电损耗为0.019。DCPD-BOZ/E-51共混物在 240 ℃产生热效应;在N2的条件下,DCPD-BOZ/E-51共混物固化物失重5%时温度为357 ℃,比poly(DCPD-BOZ)提高了56 ℃。

    • 含二侧苯基杂萘联苯聚芳醚砜的合成与性能

      2019, 35(3):32-36.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9.0067

      摘要 (604) HTML (0) PDF 1.56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4-(3,5-二苯基-4-羟基苯基)-2,3-二氮杂萘-1-酮(DHPZ-dP)、4-(4-羟基苯基)-2,3-二氮杂萘-1-酮(DHPZ)和4,4’-二氯二苯砜为单体,经高温溶液缩聚,通过调节DHPZ与DHPZ-dP的比例,合成了一系列含二侧苯基杂萘联苯聚芳醚砜(PPES-dPs)。核磁共振氢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表明产物结构与所设计结构相符合。PPES-dPs在N-甲基-2-吡咯烷酮与N,N-二甲基乙酰胺等溶剂中的溶解性较好,但不溶于乙醇等质子性溶剂。PPES-dPs的热性能随着DHPZ-dP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强,5%热失重温度可达到500 ℃,拉伸强度大于75 MPa。

    • 主链含单羟基硼酸高分子的制备与聚集诱导发光性能

      2019, 35(3):37-41.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9.0068

      摘要 (493) HTML (0) PDF 2.16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1, 2-二(4-溴苯)-1, 2-二苯乙烯的格氏试剂和硼酸三甲酯的缩聚反应合成了四苯乙烯和硼在主链的首个单羟基硼酸共轭高分子(PTPEBA)。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鉴定。凝胶渗透色谱测试表明制备的PTPEBA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200。通过荧光发射光谱和荧光量子产率研究了PTPEBA在不同体积分数THF/H2O体系中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效应。结果表明,当水体积分数大于80%时,体系表现出明显的AIE特性;在水中体系荧光强度是在THF溶液中强度的477倍。利用荧光发射光谱对PTPEBA与酸性红-87、荧光素染料(质量分数1%)掺杂进行分析,发现PTPEBA可以使二者的固态荧光增强,此发现有望成为一种使商业染料固态发光的新方法。

    • 碳纳米管/氮化硼混杂填料对尼龙6导热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

      2019, 35(3):42-47.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9.0069

      摘要 (637) HTML (0) PDF 2.77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熔融共混工艺,首先制备了尼龙6/氮化硼(PA6/BN)复合材料。根据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确定BN添加量后,在PA6/BN体系中添加碳纳米管(CNTs)并引入相容剂以改善填料与基体的界面相容性,通过测定材料的热导率,并借助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动态力学热分析、扫描电镜等手段,探讨CNTs/BN混杂填料对于PA6材料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三维导热模型来解释体系的导热机理。结果表明,2%CNTs和20.83%BN混杂可显著改善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热导率达0.76 W/(m·K),为纯PA6的2.45倍,同时保持较好的绝缘性;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分析结果与扫描电镜图及所搭建导热模型吻合较好。该PA6基导热材料有望应用于LED等电子电气的外壳材料。

    • 固相光促催化降解聚苯乙烯

      2019, 35(3):48-52.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9.0070

      摘要 (380) HTML (0) PDF 1.65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呈锐钛矿型-金红石型混合晶型的纳米二氧化钛(TiO2)为光促催化剂,通过质量损失、热失重、气相色谱(GC)、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测定,对比分析了聚苯乙烯(PS)和PS与TiO2的共混物(PS/TiO2)经250 W金卤灯光照一定时间后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PS经光照100 h后结构仍保持稳定,而PS/TiO2经光照40 h后,其中的聚合物即发生分子链断裂(重均相对分子质量由3.2×105下降为2.2×105)、氧化(1H-NMR检测到与C=O相连的H的共振吸收峰),直至分解为CO2和其它小分子化合物(试样质量损失,GC检测到新化合物生成和CO2浓度增加)。固相条件下,TiO2可经光诱导促进PS降解,这将为塑料废弃物的净化提供新的思路。

    • 载银型生物基聚酰胺/聚乳酸纤维膜的抗菌性能

      2019, 35(3):53-59.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9.0071

      摘要 (513) HTML (0) PDF 2.74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熔融缩聚的方法合成生物基聚酰胺(BDI),然后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不同浓度的载银型PLA/BDI/PLA 3层纤维膜,并通过水接触角测试、热重分析、扫描电镜、细胞毒性、体外降解、抑菌性等测试对纤维膜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载银型PLA/BDI/PLA 3层纤维膜直径均匀,聚乳酸(PLA)作为骨架层提高了复合膜的尺寸稳定性。该纤维膜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抑菌性能。银离子的添加并不影响聚合物本身的热稳定性,对纤维膜的降解影响也不大,但可以延长纤维膜的抑菌持久性。

    • 温度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缓释型聚羧酸保坍剂性能的影响

      2019, 35(3):60-65.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9.0072

      摘要 (475) HTML (0) PDF 2.01 M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丙烯酸羟丙酯引入保坍剂(PCE)中,合成了4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Mw)的缓释型聚羧酸保坍剂,系统研究了温度对不同Mw保坍剂的分散和分散保持、水解速率及吸附进程的影响。随温度升高,PCE水解速率增大,吸附量增加,但初始流动度减小。低温(20 ℃)时,随着Mw减小,吸附速率(K)变小,吸附变慢,浆体溶液中残留的保坍剂分子多,可进一步发挥分散作用,低Mw样品的保坍能力优异。高温(30 ℃和40 ℃)时,随着Mw减小,K变大,吸附加快,浆体中残留的分子较少,且高温使水泥水化速度加快,分子更易被水化产物包埋,分散保持性能变差,合适Mw的样品初始分散性能优异,后期保坍能力也优异,温度对水化的影响超过对PCE水解速率增加的分散作用。

    • 天然虾青素辅助Si-69改性白炭黑/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性能

      2019, 35(3):66-72.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9.0073

      摘要 (467) HTML (0) PDF 2.11 M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天然虾青素辅助偶联剂Si-69对白炭黑表面进行改性并制备了改性白炭黑/天然橡胶(NR)复合材料。借助橡胶加工分析仪、动态力学热分析、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改性白炭黑/NR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在硫化性能方面,相比于Si-69改性的白炭黑/NR胶料,天然虾青素辅助Si-69改性的白炭黑/NR胶料的焦烧时间和硫化时间均缩短,提高了橡胶的硫化速率;在物理力学性能方面,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和定伸应力基本不变,回弹性和耐磨性增加,压缩疲劳温升降低;在动态黏弹性方面,硫化胶的Payne效应明显降低,填料的分散性改善;在动态力学性能方面,硫化胶的滚动阻力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Tg)提高。特别地,天然虾青素辅助Si-69改性的白炭黑能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热空气老化性能,并且随着天然虾青素用量的增加,耐老化性能进一步地提高。

    • 聚乙二醇含量对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合金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2019, 35(3):73-78.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9.0074

      摘要 (573) HTML (0) PDF 2.36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乙二醇(PLA/PBS/PEG)三相共混物,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平板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动态力学热分析仪、万能拉力试验机和简支梁冲击试验机分别研究了PEG含量对PLA/PBS(80/20)合金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PEG组分能够降低PBS分散相的尺寸、均化尺寸分布、增加界面层厚度;随着PEG含量增加,PLA/PBS/PEG共混物复数黏度降低并且剪切变稀行为更加显著,共混物中PLA组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冷结晶温度降低幅度随着PEG含量增加而增大,同时结晶度增加。动态力学热分析曲线显示PLA与PBS组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互靠近,说明PEG能够促进PLA与PBS的相容性。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添加PEG组分到PLA/PBS(80/20)共混物中,可以在拉伸强度降低幅度不大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共混体系的韧性。

    • 有机修饰剂对柔性环氧树脂/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2019, 35(3):79-85.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9.0075

      摘要 (479) HTML (0) PDF 2.31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选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氯化胆碱(CC)及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MAC)为有机修饰剂制备了3种不同性质的有机化黏土(CTAB-clay、CC-clay及GMAC-clay)。 通过“黏土淤浆复合法”合成了3种具有不同界面强度的柔性环氧树脂/黏土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拉伸性能测试及动态力学热分析等方法对所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显示,CTAB-clay形成了插层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而CC-clay及GMAC-clay得到了剥离/插层混合结构。 环氧树脂/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界面强度的增强而增加:3种有机化黏土使环氧树脂的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333%(3.5% GMAC-clay)、195%(3% CC-clay)、100%(3.5% CTAB-clay);环氧树脂的模量及断裂伸长率亦随有机黏土的加入而同时获得显著提高。CTAB-clay导致环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有所降低;而GMAC-clay和CC-clay则使Tg略有升高。

    • 粉末老化对选择性激光烧结尼龙2200拉伸性能的影响

      2019, 35(3):86-90.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9.0076

      摘要 (633) HTML (0) PDF 2.97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择性激光烧结能直接制造复杂工件,工艺已日趋成熟。PA12尼龙粉末是这一工艺常用的材料。成形过程中,大量粉末材料并没有被烧结,这部分粉末的回用对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然而,未烧结粉末在过程中受高温老化,老化粉末的回用对成形件性能的影响尚不明确。使用EOS P110选择性激光3D打印系统和PA2200尼龙粉末,通过多次粉末回用系统考察了选择性激光烧结条件下粉末老化对成形件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用次数的增加,粉末逐渐老化,分子结合力增强,熔点升高,流动性下降,成形件中未熔颗粒逐渐增加。新粉成形件的拉伸强度为41.5 MPa,粉末1次回用时增加到49.0 MPa,而后逐渐减小到7次回用时的37.1 MPa;而延伸率则从新粉成形件的20.5%依次减少到7次回用粉成形件的6.7%。

    • 镍包石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导电特性

      2019, 35(3):91-95.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9.0077

      摘要 (462) HTML (0) PDF 2.09 M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提高镍包石墨(NCG)/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一方面通过乙二胺改性NCG,另一方面将改性后的NCG与EP共混进行预处理,制备导电复合材料。文中研究了改性后预处理过程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导电网络形成的原因。研究表明,100 ℃/10 h预处理后,体系黏度增大,表现出明显的非牛顿流体行为;固化放热峰温度向低温移动,热焓变大并且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得到提高。当填料含量为30%时,处理后体系的体积电阻率降低了1个数量级。分析认为,预处理过程能有效改善填料在基体中的沉降现象,充分发挥了乙二胺的改性效果,有利于导电网络的构建。

    • 丁胺封端三嗪成炭剂对聚丙烯的阻燃作用

      2019, 35(3):96-101.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9.0078

      摘要 (893) HTML (0) PDF 2.02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极限氧指数(LOI)测定,垂直燃烧试验和锥形量热分析研究了丁胺封端三嗪成炭剂(成炭剂-2)对聚丙烯(PP)的阻燃作用,并与未封端的三嗪成炭剂(成炭剂-1)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成炭剂-1和成炭剂-2与聚磷酸铵(APP)复配而成的膨胀型阻燃剂(分别简称IFR-1和IFR-2)对PP均具有良好的阻燃作用。垂直燃烧试验和LOI测定表明,IFR-1和IFR-2的阻燃作用无明显差异;而锥形量热试验表明,IFR-2的阻燃作用好于IFR-1。锥形量热试验残余物分析表明,APP受热分解形成的聚偏磷酸促使成炭剂脱水炭化,并在APP、成炭剂和PP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惰性气体作用下膨胀发泡,形成致密的膨胀性炭层。该膨胀性炭层通过隔热、隔氧和阻止裂解物挥发而产生阻燃作用。丁胺封端有效地降低了成炭剂的氯含量,并显著改善了其热稳定性,这使成炭剂更能满足阻燃材料无卤的要求,并有利于改善塑料加工的环境和防止加工设备的腐蚀。

    • 环氧树脂中3D氮化硼复合导热网络的构筑及性能

      2019, 35(3):102-107.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9.0079

      摘要 (510) HTML (0) PDF 2.34 M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聚苯乙烯(PS)微球为模板,与不同尺寸六方氮化硼(h-BN)混合,经过热压成型、烧蚀致孔和浸润环氧等步骤制备了具有3D氮化硼导热网络结构的氮化硼/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氮化硼在环氧树脂中形成了连续的导热网络,且不同尺寸氮化硼之间的复配显著增加了导热网络的完善程度,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大幅提高,当h-BN(15 μm)∶h-BN(1 μm)=9∶1(体积比,下同),有效导热系数达到1.98 W/(m·K),热膨胀系数降低到43.27 μm/(m·℃)。同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介电性能、动态力学性能等都有所提升。

    • 加成型液体氟硅橡胶等温固化的分析与模拟

      2019, 35(3):108-113.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9.0080

      摘要 (596) HTML (0) PDF 1.92 M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旋转流变仪对环状含氢氟硅油(DHF)和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DVi4)发生硅氢加成反应得到的加成型液体氟硅橡胶的固化过程流变学进行了研究。研究了不同等温固化温度对该体系固化反应过程的影响,并得到了体系固化反应的凝胶点为α=0.63。讨论了体系的固化反应模型,确定了Kamal自催化模型适用于体系的固化反应,得到了相关的模型参数及Kamal自催化模型方程。Kamal自催化模型方程对加成型液体氟硅橡胶的固化过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注塑和3D打印聚乳酸/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共混物形态和韧性

      2019, 35(3):114-118.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9.0081

      摘要 (618) HTML (0) PDF 3.36 M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聚乳酸与韧性聚合物共混是改善聚乳酸韧性的有效途径。文中报道了韧性良好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与聚乳酸共混,获得增韧聚乳酸。发现EVA对聚乳酸的增韧效果与成型加工方法有关:注塑成型的EVA/聚乳酸共混物中,EVA呈球状分布,可以明显提高冲击强度;3D打印成型的EVA/聚乳酸共混物中,EVA呈独特微纤结构,对增韧有利,可以克服3D打印在制品中引入孔隙的负面影响,提高聚乳酸的冲击强度。

    • 天然橡胶混炼胶的四辊压延粘辊问题分析

      2019, 35(3):119-123.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9.0082

      摘要 (489) HTML (0) PDF 2.04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天然橡胶(NR)混炼胶的流变性能影响后续的挤出、压延等工艺过程。文中分析了轮胎带束层的四辊压延行为,介绍了压延粘辊问题,使用门尼黏度仪和RPA2000橡胶加工分析仪分别测试了由不同产地、不同批次天然生胶所制混炼胶的门尼黏度和动态黏弹性能。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不同批次天然生胶所制混炼胶的门尼黏度接近,难以分辨辊筒操作性能的差异;而损耗模量可以作为关键指标衡量NR混炼胶的辊筒操作性能,在条件相同时易粘辊的混炼胶表现出更高的损耗模量。此外,RPA2000橡胶加工分析仪测得的复数黏度可以用于分辨不同产地、不同批次天然生胶所制混炼胶的辊筒操作性能。降低压延速度能有效改善粘辊问题,这是因为NR混炼胶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均随加工频率的降低而减小。

    •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聚乙烯醇/贝壳粉复合泡沫的泡孔结构调控

      2019, 35(3):124-130.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9.0083

      摘要 (447) HTML (0) PDF 4.82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水为增塑剂兼物理发泡剂,结合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技术制备了聚乙烯醇(PVA)/贝壳粉复合泡沫,研究了多种因素对泡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贝壳粉作为异相成核剂,能增加成核点数,提高熔体强度,更好地支撑泡孔形成与生长;提高饱和压力和适度交联能增大二氧化碳在PVA基体中的溶解度,增多泡孔数目,减小尺寸,分布更均匀;发泡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扩散速度增加,孔径分布变宽。当贝壳粉含量10%、饱和压力15 MPa、发泡温度80 ℃、交联剂含量0.5%时,获得的复合泡沫结构最优,对Cu(II)、Pb(II)及Cd(II)均有较好的吸附性。

    • 扩链聚乳酸的超临界CO2 发泡与结晶

      2019, 35(3):131-135.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9.0084

      摘要 (428) HTML (0) PDF 2.53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超临界CO2釜式发泡,通过快速降压对扩链聚乳酸进行发泡。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广角X射线衍射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图像分析系统研究了饱和压力与饱和时间对扩链聚乳酸发泡及结晶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超临界CO2釜式发泡,扩链聚乳酸由无定形态转变为半结晶态。扩链聚乳酸在115 ℃、18 MPa下,采用超临界CO2饱和2 h后快速卸压发泡,制得的聚乳酸泡沫的发泡倍率为28倍,泡孔平均孔径为57 μm,结晶度为32.8%,泡孔为均匀的闭孔结构。

    • ZnO/NiO 异质结构纳米纤维的制备与气敏性能

      2019, 35(3):136-140.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9.0085

      摘要 (398) HTML (0) PDF 2.01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静电纺丝结合煅烧处理制备了ZnO/NiO异质结构纳米纤维,通过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详细研究了ZnO/NiO异质结构纳米纤维的形貌、结构、化学组成和结晶性。结果表明,制备的ZnO/NiO纳米纤维具有异质结构,其平均直径约为200 nm,所生成的ZnO、NiO均匀地分布在纳米纤维的两侧。并以ZnO/NiO异质结构纳米纤维为气敏传感器,研究了其对乙醇气体的气敏传感性能,气敏测试结果表明,其对浓度为103 mg/L的乙醇气体响应恢复速度快,有利于对低浓度乙醇气体的探测。

    • 硼酸改性棕榈蜡乳液微球在纤维素膜上的自组装

      2019, 35(3):141-147.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9.0086

      摘要 (436) HTML (0) PDF 3.24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水溶性偶合试剂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将3-氨基苯硼酸(ABBA)接枝到棕榈蜡(CW)乳液微球上,得到含苯硼酸官能团的乳液微球(CW-ABBA)。随后,采用硼酸与1,2/1,3-多醇可控相互作用的机理,实现改性棕榈蜡乳液微球在纤维素膜表面的可控吸附并获得物理性能显著提高的改性纤维素膜材料。结果表明,在pH10.5条件下,经改性棕榈蜡乳液微球及聚乙烯醇(PVA)处理后的纤维素膜的水蒸气透过率下降24.2%,拒水性能提高60.2%,拉伸指数提升61.9%,断裂伸长率增大0.4倍。处理后的再生纤维素膜的物理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本方法对于纤维制品的物理性能改善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静电纺丝制备高强度聚偏氟乙烯锂离子电池隔膜

      2019, 35(3):148-155.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9.0087

      摘要 (673) HTML (0) PDF 2.68 M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静电纺丝聚偏氟乙烯(PVDF)纤维膜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和电解液润湿性好等优点,但聚合物纤维仅靠简单的搭接形成膜,相互之间的黏接力较弱,因而静电纺丝纤维膜难以满足隔膜在锂离子电池装配过程中的受力要求。文中通过增大静电纺丝接收装置的转速来提高PVDF纤维的取向度,使得纤维膜沿纤维取向方向的力学强度有效增强,然后在PVDF熔点温度以下将取向纤维膜90°交叉叠加后进行热压处理,得到纵、横2个方向拉伸强度均达到15.6 MPa的新型锂离子电池隔膜;交流阻抗测试表明热压处理后的PVDF取向膜离子电导率达到1.52 mS/cm,远高于商业PP隔膜,同时隔膜与锂电极之间的界面电阻也小于PP隔膜;充放电循环测试表明,使用热压PVDF取向膜装配的锂离子电池在0.2 C倍率循环50次之后,放电容量仍能达到140.1 mA·h/g,同时电池还展现出良好的大倍率放电性能。

    • 磷元素杂化双联六臂星形聚合物/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阻燃性能

      2019, 35(3):156-163.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9.0088

      摘要 (606) HTML (0) PDF 3.66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二氯磷酸苯酯(PDCP)、乙二醇(EG)、氯磷酸二苯酯(DPCP)、六氯环三磷腈(HCCP)为原料,三乙胺(TEA)为缚酸剂,合成磷元素杂化双联六臂星形聚合物(DLSASP),利用双辊开放式热炼机和平板硫化成型机制备磷元素杂化双联六臂星形聚合物/聚丙烯(DLSASP/PP)复合材料。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表征DLSASP的结构,氧指数(LOI)测定、热重分析、微型量热研究DLSASP/P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能、燃烧性能,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炭层形貌及组成,利用Flynn-Wall-Ozawa(FWO)法计算复合材料的热降解活化能(Ea)。结果表明,随着DLSASP添加量的提高,初始分解温度(T5%)、最大分解速率温度(Tmax)、最大失重速率(MMLR)、热释放速率峰(PHRR)和总热释放量(THR)呈降低趋势,LOI和残重率均呈升高趋势;当DLSASP添加量为30%时,平均活化能为117.86 kJ/mol。

    • 超临界CO2中PVI-Pd(II)@Fe3O4@OA复合物的制备及应用

      2019, 35(3):164-169.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9.0089

      摘要 (423) HTML (0) PDF 3.45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沉淀法制备Fe3O4,对其用油酸(OA)表面改性得到Fe3O4@OA纳米粒子,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中采用沉淀聚合法成功制备了交联聚乙烯基咪唑-Pd(II) [PVI-Pd(II)@Fe3O4@OA]的复合物。对所合成的复合物进行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氮吸附-脱附测试、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研究了PVI-Pd(II)@Fe3O4@OA对亚甲基蓝(MB)催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物对亚甲基蓝(MB)有很好的催化降解效果,其中PdCl2与乙烯基咪唑的摩尔比为1∶4时催化效果最好;且所制备的催化剂能快速方便地磁分离回收,回收的PVI-Pd(II)@Fe3O4@OA复合物重复使用15次后仍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 壳聚糖纳米微泡的制备及表征

      2019, 35(3):170-177.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9.0090

      摘要 (530) HTML (0) PDF 3.30 M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壳聚糖为原材料制备一种粒径约100 nm、带正电荷的新型纳米微泡。通过粒度电位仪、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超声成像设备等检测方法对纳米微泡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探究了壳聚糖纳米微泡的制备工艺,即反应物的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条件及冻干条件对壳聚糖纳米微泡的分散性、亲水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气保护下,当过硫酸钾为675 mg、聚合反应时间80 min、戊二醛为70 mg和甘露醇为5%时,所制备的纳米微泡大小均一,粒径分布范围窄,平均粒径为(108.4±0.37) nm,平均电位为(33.5±0.92) mV;加入甘露醇保护冻干的纳米微泡能较好地复溶于水,当甘露醇的质量分数为2%~5%时,在4 ℃冷藏21 d后稳定性仍较好;超声谐波成像下纳米微泡具造影能力,证明其具有包裹空气的空心结构。

    • 2D MoS2/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2019, 35(3):178-184.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9.0091

      摘要 (449) HTML (0) PDF 2.57 M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二维二硫化钼(2D MoS2)是石墨烯之后研究最热的二维材料之一,具有石墨烯类二维材料优异的力学性质和独特的带隙、催化特性,是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的热门材料之一。文中简介了2D MoS2的微观结构、宏观特性;梳理了2D MoS2/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成型制备方法,主要有熔融共混、溶液共混和原位聚合3种,而原位聚合可以更好地保持2D MoS2在高分子基体中的分散性;总结了2D MoS2对高分子基体的改性效果,可以显著改进高分子材料的力学、耐热、阻燃、导电和介电等诸多性能,表明2D MoS2是一种高效的综合改性剂;分析了2D MoS2/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在传感、监测、分离、环保、能源、健康医用等许多领域的应用;总结、展望了研发该复合材料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 聚丙烯釜内合金物理分级方法进展

      2019, 35(3):185-190.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19.0092

      摘要 (479) HTML (0) PDF 2.13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聚丙烯釜内合金是多相多组分复杂体系,其化学组成和链结构与最终的物理力学性能密切相关,综合利用多种表征手段全面剖析其本体和各组分的化学结构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聚丙烯釜内合金进行物理分级,才能精准剖析各组分的链结构。根据溶剂种类和温度程序的不同,分级方法主要有单溶剂法、多溶剂法、温度梯度萃取法、升温淋洗法和交叉分级法等。文中通过典型案例的方式综述了各分级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编辑出版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编辑部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
电话 :028-8540 1653  E-mail:gfzclbjb@163.net; gfzclbjb@vip.sina.com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