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38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具有交联结构的热重排聚合物膜的制备及气体分离性能

      2022, 38(5):1-8.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22.0098

      摘要 (152) HTML (0) PDF 2.10 M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不同摩尔比的9,9’-双[4-(4-硝基-3-羟基苯氧基)苯基]芴(BAHPPF)、3,5-二氨基苯甲酸(DABA)与六氟二酐(6FDA)进行共聚,再经热处理后得到一系列聚酰亚胺(PI)膜和具有交联结构的热重排(TR)聚合物膜。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热重排和交联反应同时发生,显著提高了层间距和膜材料对5种气体的渗透性。此外,随着DABA摩尔比增加,PI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热分解温度稍有提升;同时,TR膜材料对H2,CO2,N2,O2和CH4的渗透性和理想选择性也获得了提高。其中,TR-7:3膜表现出了最高的气体渗透性,对H2,CO2,O2,N2和CH4的渗透性分别达到了320.9 Barrers,369.7 Barrers,54.3 Barrers,15.0 Barrers和11 Barrers;同时,TR-7:3和TR-6:4膜对CO2/CH4的理想选择性为33.6和40.6,接近2008 年的Robeson上限;而TR-9:1和TR-8:2膜对O2/N2的分离性能则超过了2008年的上限。

    • 水性聚氨酯膜吸收CO2矿化形成复合膜及其防腐蚀性能

      2022, 38(5):9-16.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22.0105

      摘要 (57) HTML (0) PDF 1.97 M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二元醇(PPG)和N,N-二甲基-N',N'-二(2-羟丙基)-1,3-丙二胺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聚氨酯预聚体,并利用乙酸、3-羧基-3-羟基戊二酸和2,2-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成盐剂与聚氨酯预聚体反应,产物经乳化得到3种阳离子水性聚氨酯胶乳(WPU1,WPU2和WPU3),并将其制膜后浸泡在模拟海水中。研究了3种水性聚氨酯膜吸收CO2并矿化形成聚氨酯-碳酸钙(PU-CaCO3)复合膜的过程及防腐蚀性能。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3种阳离子水性聚氨酯。粒径分析表明,WPU1 ,WPU2 和WPU3胶乳粒径大小分别为19.38 nm,93.08 nm和84.33 nm。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WPU2和WPU3膜经模拟海水浸泡后表面出现CaCO3矿化层,WPU3膜表面形成的矿化层较致密,且具有优良的防腐蚀性能,其腐蚀速率和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1.70×10-3 mm/a和1.44×10-7 A/cm2

    • P(MMA-TMPTA)基固态胺的制备及CO2吸附性能

      2022, 38(5):17-23.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22.0115

      摘要 (145) HTML (0) PDF 1.80 M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为交联剂、甲苯和乳化水为致孔剂,采用过硫酸铵-四甲基乙二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多孔共聚物P(MMA-TMPTA),简称PMT,然后通过浸渍法将经丙烯腈改性的四乙烯五胺(TEPA-AN,简称TN)负载到PMT的孔道内,得到固态胺吸附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N2吸附-脱附等温线、热重分析、元素分析等方法表征了固态胺吸附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稳定性等。研究了吸附温度、有机胺负载量、湿度等条件对固态胺吸附剂吸附CO2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吸附温度为25 ℃、TN负载量为60%、CO2体积分数为(1±0.1)%、流速为0.4 L/min时,固态胺吸附材料对CO2的吸附量可达93.43 mg/g。水的存在能提升该固态胺吸附材料对CO2的吸附量,在湿度为(50±5)%的条件下,其对CO2的吸附量提升至105.30 mg/g。经过9次循环再生吸附后,其吸附量仍可达初始吸附量的96.554%。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此TN改性多孔PMT的固态胺吸附剂对CO2有优异的吸附量及选择吸附性,且再生性能稳定。通过动力学研究表明,该吸附剂对CO2吸附为物理与化学吸附的共同作用。

    • 大小橡胶粒子配比对天然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2022, 38(5):24-31.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22.0097

      摘要 (152) HTML (0) PDF 1.41 M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天然橡胶 (NR) 胶乳中大小橡胶粒子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通过离心分离得到小橡胶粒子 (SRP,平均粒径<300 nm) 和大橡胶粒子 (LRP,平均粒径 300 nm),研究了不同SRP/LRP质量比(10:0,7:3,5:5,3:7和0:10)对NR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化胶的扭矩差值和交联密度随SRP含量的增加而上升,拉伸强度、定伸应力、撕裂强度和硬度等常规力学性能也随之提高;Mooney-Rivlin方程对应力-应变曲线拟合的结果表明,拉伸诱导结晶的起始应变在SRP/LRP质量比为3:7时达到最低。硫化胶的动态疲劳性能随LRP含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当LRP的比例达到50%及以上时,样品的动态疲劳性能显著提高;在SRP/LRP质量比为3:7时,温升和压缩永久变形最低、疲劳寿命最长。以上发现为通过调控橡胶粒子粒径,实现对NR性能进行设计提供了依据。

    • 界面聚合反应有机溶剂对聚酰胺复合纳滤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2022, 38(5):32-42.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22.0103

      摘要 (323) HTML (0) PDF 3.42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聚酰胺复合纳滤膜的分离性能主要由聚酰胺分离层决定。在界面聚合反应过程中,有机相溶剂的物理性质影响两相单体在界面的溶解及扩散行为,使聚酰胺分离层微观形貌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膜性能。以异构烷烃混合型溶剂Isopar G,Isopar H,Isopar L和Isopar M为有机相溶剂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聚酰胺复合纳滤膜,考察上述有机相溶剂对复合纳滤膜聚酰胺交联度、分离层微观结构和聚酰胺高分子链堆积程度的影响,通过分析有机相溶剂物理性质与纳滤膜分离性能、聚酰胺层结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探究有机相溶剂对纳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有机相溶剂的表面张力与聚酰胺高分子团簇的分形维数(Dm)呈强相关性,相关性系数为-0.98;Dm与复合纳滤膜的水透过系数(A)呈强相关性,相关性系数为0.95,即通过选取表面张力较低的有机相溶剂,有利于提高聚酰胺高分子的分形维数,使聚酰胺具有更高的链密度,短分子链结构堆积更加疏松,从而制备具有更高水通量的聚酰胺复合纳滤膜。有机相溶剂的表面张力与A的相关性系数为-0.97,进一步印证了上述结论。

    • 含磷丙烯酸酯核壳阻燃剂的合成及在聚乳酸中的应用

      2022, 38(5):43-49.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22.0106

      摘要 (130) HTML (0) PDF 2.23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同时改善聚乳酸(PLA)的阻燃性和韧性,文中以甲基膦酸二乙酯丙烯酸酯(DEAMP)为核层材料、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壳层材料、三烯丙基异氰酸酯(TAIC)为核层交联剂,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平均粒径约190 nm的含磷丙烯酸酯核壳阻燃剂(P-CM)。透射电镜图片显示了典型的核壳结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P-CM核层、壳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为-13.6 ℃和115.6 ℃、初始分解温度(Td5% )为263 ℃、分解后残余物为36%。将5%P-CM用于增韧和协效10%APP/5%β-CD阻燃的PLA,结果表明,与10%APP/10%β-CD阻燃的PLA比,极限氧指数(LOI)提高了5.7%;冲击强度提高了182.5%,拉伸强度提高了2.9%,断裂伸长率增加了28.9%,获得了具有高阻燃性和高韧性的PLA材料。

    • 环氧度对异戊橡胶/环氧化杜仲胶并用胶性能的影响

      2022, 38(5):50-57.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22.0092

      摘要 (81) HTML (0) PDF 3.29 M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制备了一系列环氧度的环氧化杜仲胶(EEUG)并用于改性异 戊橡胶(IR),采用不含补强填料的胶料配方进行硫化。重点研究了环氧度对IR/ EEUG并用胶的硫化特性、结晶结构以及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偏光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了EEUG的聚集态结构和IR/EEUG的结晶结构和相结构。结果表明,EEUG由结晶结构转变为无定形结构的临界环氧度为21.0%(摩尔分数)。环氧度为14.3%、EEUG用量为 10 phr的硫化胶90IR/10EEUG-14.3中可见少量微小晶体,且随着EEUG-14.3用量增加,IR/EEUG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下降。随EEUG环氧度增加,90IR/10EEUG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同时增加,90IR/10EEUG-21.0拉伸性能最佳。EEUG-21.0处于结晶结构向无定形结构转变的临界状态,容易发生应变诱导结晶,甚至通过EEUG与IR分子间相互作用引发IR应变诱导结晶。EEUG的存在提高了IR硫化胶0 ℃时的tanδ值、降低了60 ℃ 时的tanδ值,说明适宜环氧度的EEUG可同时改善IR的抗湿滑性和滚动阻力。

    • 可注塑成型天然橡胶组合物的硫化机理

      2022, 38(5):58-61.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22.0095

      摘要 (77) HTML (0) PDF 2.20 M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旋转流变仪测试、原位红外和二维光谱分析探究了可注塑成型天然橡胶(NR)复合物的硫化机理。DCS分析表明,NR橡胶复合物的最大放热峰出现在168 ℃附近,对应着最大交联反应速率。结合原位红外光谱测试探究了NR橡胶复合物外扰温度的升高(30~230 ℃),并研究了NR的交联反应过程。由原位红外光谱可知,随着温度升高,NR橡胶复合物中甲基和亚甲基的吸收峰逐渐减弱,同时硫化交联反应不断消耗NR橡胶复合物中的—C=C—键。移动窗口二维相关红外(MW2D)光谱分析表明,天然橡胶中—C=C—的转变发生在70 ℃和110 ℃,最大交联温度为177 ℃。研究结果对天然橡胶的硫化机理探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阳离子固化环氧固晶胶在LED小芯片封装中的应用

      2022, 38(5):62-68.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22.0099

      摘要 (204) HTML (0) PDF 1.58 M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环氧树脂ERL-4221阳离子聚合固晶胶的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并利用Kissinger模型对非等温数据进行分析。在阳离子固化剂质量分数为1.0%的条件下,该环氧固化体系的表观活化能为81.76 kJ/mol,表明该反应体系在常温下反应速度较慢,具有明显的潜伏特性。利用T-β外推法及等温固化过程确定了体系固化烘烤工艺为105 ℃ (30 min)+170 ℃(30 min)。同时,采用芯片剪切力测试及分层试验证实了工艺参数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该固晶胶固化工艺及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 不同固化剂复配的耐高温环氧树脂体系性能

      2022, 38(5):69-80.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22.0116

      摘要 (611) HTML (0) PDF 2.51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环氧树脂本身是一种热塑性树脂,只有加入固化剂,才能发生交联反应生成三维网状结构的热固性树脂,展现出优异的使用性能。因此,固化剂的选择和复配是决定环氧树脂使用性能的关键因素。4,4’-二氨基二苯砜(DDS)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高温固化剂,但其有着与环氧树脂混合后黏度较大、需要较高反应温度等缺点。文中选用了3,3’-二乙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DEDDM)、4,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4-甲基1,3-环己二胺(HTDA) 3种固化剂与DDS复配,通过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研究了复配固化剂的含量和种类对反应活化能的影响;通过动态力学热分析和热重分析等测试研究了复配固化剂的含量和种类对固化产物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固化剂DDM摩尔分数为20%时,复合体系的黏度在操作温度80 ℃时降低了70.4%,平均反应活化能降低了2.99 kJ/mol,玻璃化转变温度仍保持在219 ℃,符合耐高温树脂的使用要求。综合考虑各方面性能,体系20DDM可用作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体系复配固化剂的首选。

    • 梯度结构双组份纺粘水刺超细纤维非织造布透气性能数值模拟

      2022, 38(5):81-88.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22.0093

      摘要 (59) HTML (0) PDF 6.56 M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梯度结构对双组份纺粘水刺超细纤维非织造布透气性能的影响,采用三步法工艺制备了系列梯度结构双组份纺粘水刺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并测试其特征参数;利用Geodict软件建立了梯度结构双组份纺粘水刺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的三维纤维分布模型,分析了梯度结构对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的流速、流线和流场压力的影响,预测了其透气系数,结果分别为3544.07 mDarcy,2527.90 mDarcy,2320.68 mDarcy,1860.18 mDarcy和1770.46 mDarcy。得到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有效性,揭示了梯度结构与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且表明梯度结构明显的双组份纺粘水刺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具有较高的透气性能。

    • 口模拉伸制备高性能聚乳酸/聚己内酯复合材料

      2022, 38(5):89-93.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22.0111

      摘要 (78) HTML (0) PDF 1.71 M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用可降解的聚己内酯(PCL)改善聚乳酸(PLA)材料的韧性,并通过口模拉伸制备了同时增强增韧的高取向PLA/PCL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PCL含量及口模拉伸引入的苛刻外场对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分散相PCL在强烈拉伸场的作用下,呈纤维状分布在PLA基体之中;两相界面接触面积增加,界面作用增强。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提高PLA韧性的同时极大地增强了PLA复合材料的强度;拉伸后的样品强度远高于未拉伸的样品;当PCL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经口模拉伸之后其拉伸强度和模量达到了168.3 MPa和5488.4 MPa,相比纯PLA分别提升了280%和249.4%;断裂伸长率达到了34%,提升了500 %。

    • 贻贝仿生增韧自愈合聚天冬酰胺/氧化石墨烯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2022, 38(5):94-101.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22.0091

      摘要 (44) HTML (0) PDF 1.90 M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无论从生物医学到水净化系统,刺激响应和自愈合的新型水凝胶材料凭借其多种协同功能,表现出不同的潜在应用。然而,所得材料往往具有明显的弱点和脆性,力学性能欠佳。在这项工作中,提出了一种新型仿生贻贝足丝的改性多巴胺共轭聚天冬酰胺(PHEA-DOPA)与氧化石墨烯(GO)构筑的水凝胶(PHEA-DOPA/GO)。以GO纳米片和硼酸(H3BO3)作为交联剂,与PHEA-DOPA的极性官能团相互作用。与不含GO的PHEA-DOPA凝胶相比,含有GO的凝胶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均增加了10倍、拉伸强度增加了1.5倍。此外,含GO的PHEA-DOPA水凝胶表现出快速和自主的自愈合性质,使得该材料成为生物医学中备受青睐的生物相容性水凝胶。

    • 超滑聚酯纤维膜及其抗污染性能

      2022, 38(5):102-111.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22.0102

      摘要 (75) HTML (0) PDF 4.34 M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膜为基底,利用聚多巴胺(PDA)对膜表面进行活化,通过溶胶凝胶法在膜表面构筑二氧化硅(SiO2)纳米粗糙结构,进一步降低其表面能并灌注润滑油,制备得到超滑聚酯纤维膜(PET-SLIPS)。在PDA作用下,SiO2纳米粒子均匀分布在膜表面,并且与基底结合牢固,在超声作用或轻度物理摩擦下,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SiO2纳米级粗糙结构特点使其具有优异的润滑油锁定能力,PET-SLIPS在受到水流剪切或物理磨损后,表面接触角基本不变,润滑层稳定性良好。这种具有流动性的润滑层可抑制与之不互溶的液体与膜基底接触,使污染物易被冲洗去除,赋予PET-SLIPS优异的疏液性;与PET原膜相比,PET-SLIPS油水分离效率和抗污染性都得到明显提升,同时表现出良好的抗生物黏附性能。这种超滑膜在膜分离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三元乙丙橡胶/甲基丙烯酸锌复合材料的多重交联网络结构在拉伸压缩高温作用下的变化

      2022, 38(5):112-120.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22.0110

      摘要 (40) HTML (0) PDF 1.83 M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反应性增强填料甲基丙烯酸锌(ZDMA)能够赋予三元乙丙橡胶(EPDM)硬度高、弹性大、内耗低、强度高及伸长率高等特点,但目前关于EPDM/ZDMA复合体系交联网络的组成以及在拉伸、压缩外力和高温环境的作用下,交联网络各组分所承载的功能方面还处于空白。因此,文中首先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红外光谱测试证实了EPDM/ZDMA复合橡胶体系的交联网络主要由离子键交联网络和共价键交联网络两部分构成;然后采用溶胀平衡法及酸解抽提的方式详细研究了EPDM/ZDMA复合体系中离子键交联密度(vr1)和共价键交联密度(vr2)在拉伸和压缩应力作用下以及不同温度老化作用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拉伸应力作用下,体系的vr1和vr2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ZDMA含量较低时,vr1下降幅度较大,而ZDMA含量较高时,vr2下降更多。在压缩应力作用的初期,vr1和vr2均发生了较大幅度的降低,但随着压缩时间延长,离子键交联网络仍在继续被破坏,而共价键交联网络则得以保持。EPDM/ZDMA复合体系的离子键交联网络在90~120 ℃之间存在一个敏感温度,低于90 ℃,24 h的老化对离子键交联密度几乎无任何影响,但当温度超过120 ℃后,24 h老化使其迅速降低。

    • 亚麻油微胶囊的制备及环氧涂层的自修复性能

      2022, 38(5):121-128.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22.0107

      摘要 (71) HTML (0) PDF 3.11 M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亚麻油(LO)为芯材、聚氨酯(PU)为壁材通过界面聚合法,在水包油(O/W)乳液体系中制备了包覆率高、热化学稳定的LO@PU微胶囊,讨论了乳化剂种类及浓度、搅拌速度、芯壁比等对微胶囊成囊性能的影响。所制备的微胶囊分散效果好、形貌规则、成球性好,粒径为(60±21) μm;微胶囊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为235~480 ℃;微胶囊芯材LO的质量分数为55.6%。同时,制备了含微胶囊的自修复环氧涂层,盐水浸泡实验和电化学阻抗实验表明,含有10%微胶囊的环氧树脂涂层的自修复及防腐蚀性能最好,划痕涂层浸泡30 d后的阻抗模量仍为1.0×104 Ω·cm2

    • 星形聚乙烯的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2022, 38(5):129-136.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22.0112

      摘要 (77) HTML (0) PDF 3.33 M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星形聚乙烯是一类具有特殊拓扑结构的聚乙烯,性能独特,可通过调控臂数和臂长来调控性能。这些调控方法主要取决于星形聚乙烯的合成方法。因此,研究开发星形聚乙烯的高效合成方法非常重要。文中总结了星形聚乙烯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星形聚丁二烯还原法、乙烯配位活性聚合法和端基官能化聚乙烯法。其中,乙烯配位活性聚合法是合成星形聚乙烯最直接的方法(“先核后臂”法和“先臂后核”法),其原理是基于对α-二亚胺钯配合物催化的乙烯活性聚合进行结构设计,得到臂长和臂数可控的星形聚乙烯。

    • 磷酸酯键基智能响应体系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2022, 38(5):137-145.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22.0094

      摘要 (78) HTML (0) PDF 4.66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磷酸酯键是人体内参与核酸和细胞膜合成的化学键,由磷酸或磷酰氯与醇羟基通过酯化反应形成。磷酸酯键具有高度稳定性、生物可降解性和一定的亲水性,且响应碱性磷酸酶(ALP)后会发生特异灵敏的断裂,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文中阐述了磷酸酯键的合成机理和性质,重点突出了磷酸酯键基智能响应体系在细胞培养、骨修复、药物控释和生物探针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磷酸酯键基智能响应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

    • 聚乳酸熔喷法非织造材料的应用及改性研究进展

      2022, 38(5):146-153.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22.0100

      摘要 (150) HTML (0) PDF 1.15 M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促进聚乳酸熔喷法非织造材料在医疗卫生、过滤分离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功能性应用,进而缓解传统石油基熔喷法非织造材料所带来的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文中对聚乳酸熔喷法非织造材料的成型、应用及改性研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聚乳酸熔喷法非织造材料的改性方法,并总结了聚乳酸熔喷法非织造材料的增韧改性、增塑改性、耐热改性及其他功能性改性。最后指出增强聚乳酸熔喷法非织造材料的功能性是其应用推广的必要前提,通过对聚乳酸熔喷法非织造材料的改性研究分析,为后续聚乳酸熔喷法非织造材料的研究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 苯并噁嗪树脂改性研究进展

      2022, 38(5):154-160.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22.0104

      摘要 (327) HTML (0) PDF 1.28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苯并噁嗪树脂(PBZ)是一类杂环单体热开环聚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高的拉伸强度和良好的耐化学性,在航空复合材料、共混物和电子电路板等许多领域得到应用。文中概述了不同结构苯并噁嗪单体的研究进展,详细论述了苯并噁嗪树脂改性的研究现状,对苯并噁嗪共聚物、苯并噁嗪-聚合物合金、苯并噁嗪纳米复合材料、纤维-苯并噁嗪复合材料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指出了PBZ树脂存在加工温度高,经典的PBZ脆性大的缺点以及产生的原因,最后对苯并噁嗪树脂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黏合剂的研究进展

      2022, 38(5):161-170.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22.0108

      摘要 (29) HTML (0) PDF 4.63 M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硅(Si)基负极因具有超高的理论比容量(4200 mAh/g),有望替代石墨电极(理论比容量372 mAh/g)成为新一代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但Si负极在电池循环过程中所引起的巨大体积膨胀,会导致Si颗粒的粉碎、电接触失效及其它副反应,最终导致电池容量的快速衰减以及循环稳定性变差。黏合剂是锂离子电池负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虽然含量很少,但在稳定电极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文中主要对Si基负极电池黏合剂的溶剂类型及聚合结构(包括线型、交联以及共轭导电聚合物)进行了分类,并在黏合机理、优点、局限性以及性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对亟待深入研究的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自修复防腐蚀涂层技术及研究进展

      2022, 38(5):171-181.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22.0114

      摘要 (166) HTML (0) PDF 4.84 M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防腐蚀涂层广泛应用于强酸、强碱、海洋高盐雾等恶劣环境。这些涂层具有优异的防腐蚀功能,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涂层容易被外界环境破坏,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具有自修复功能的防腐蚀涂层技术。文中介绍了目前制备自修复防腐蚀涂层的3 种主要方法:微胶囊法、微管路法和本征修复法。其中,微胶囊法和微管路法可以比较容易地将愈合剂或缓蚀剂填充在胶囊或3D网络中。本征修复法利用材料的固有属性实现自修复功能,在理论上可以完成无限次的自修复过程。微管路法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两阶段愈合剂到材料受损表面,但是该方法成本较高,并且管路设计难度较大。此外,对自修复防腐蚀涂层技术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 聚酰亚胺材料界面活化及化学接枝研究进展

      2022, 38(5):182-190. DOI: 10.16865/j.cnki.1000-7555.2022.0096

      摘要 (92) HTML (0) PDF 2.18 M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聚酰亚胺是人工合成的特种化学材料,具有高强、高模、耐高温、绝缘、阻燃等优异特性,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气绝缘、高温过滤、特种防护等领域。然而,聚酰亚胺材料存在的界面活性低、化学惰性、表面光滑、疏水等问题,致使其与基体复合时分散性差、结合弱,限制了其发展。文中综述了聚酰亚胺材料界面活化的主要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聚酰亚胺材料界面活性基团、接枝材料种类,探讨了现有聚酰亚胺材料界面活化及化学接枝策略的优缺点。最后,对聚酰亚胺材料未来的改性方向提出了展望。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编辑出版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编辑部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
电话 :028-8540 1653  E-mail:gfzclbjb@163.net; gfzclbjb@vip.sina.com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